兔儿牡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油用牡丹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大全 [复制链接]

1#

油用牡丹是一种芍药科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北、陕西、山东等地,具有很高的观赏、药用和经济价值。它的食用功能、美容、保健等作用,得到了专业研究机构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因其“三高一低”和保持水土的生物特性成为我国热门的木本油料作物,油用牡丹发展前景广阔,受到了国内很多省市的重视,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一、油用牡丹种植技术

1、选地与整地

油用牡丹的栽培地宜选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地块,土质以沙质壤土为佳,质地粘重、盐碱、低洼及重茬的地块不宜栽植。pH中性到微酸性、微碱性均可(pH6.5-7.8),要求环境(大气、水体、土壤)没有污染。

当地病虫害要及时预防,根结线虫和地老虎是重点,土壤要消*。土地宜提前一个月深耕翻晒,深度20-30cm左右。要在晴天翻耕,通过曝晒促进土壤熟化,杀灭病菌和虫卵。翻地前每亩施用-kg腐熟厩肥,50kg复合肥做底肥,同时每亩施入10-15公斤辛硫磷颗粒剂和4-5公斤多菌灵等做为土壤杀虫杀菌剂。 

2、种苗选择与处理

品种选择以结籽量大、出油率高、适应性广、生长势强的“凤丹”牡丹品种为主,也可考虑选择“紫斑牡丹”。

应选择2年生以上一、二级优质壮苗栽植。为了能尽早开花结实,可选用3年生以上一、二级苗移栽。综合评价,以3年生种苗为最优。种苗过小,除草压力大,田间管理费用很高,且示范效应差,另外加上流转的地租费用,跟三年生种苗费用比,得不偿失;种苗过大,成活率低,成本也高。

原产地病虫害预防,要严控种、苗原产地病虫害的传播,剪病枝、病根,药物处理是必须的。移栽前应剪去病残根、折断或过长(超过20cm以上)的根,然后捆好,用50%福美双倍液或50%多菌灵-倍液全株浸泡10-15分钟消*,捞出沥干后移栽。

3、栽培时间

种植时间的严肃性。目前油用牡丹种植成活率不高,60%以上与不能严格遵守种植时间期限直接有关。

油用牡丹的移栽时间一般在9~10月,长江以南可以推迟到11月份。凤丹牡丹入秋以后有一个根系生长高峰,因此,适时移栽可以使凤丹牡丹的根系在移栽当年得以生长并恢复,一般新根能长到10cm左右,从而避免缓苗现象发生,对第二年的生长十分有利。移栽过早,因气温偏高,移植苗成活率低;移栽过晚,当年难以形成新根,来年长势弱。

如果春季移栽,需要带土球移植,移栽的时间一定要早。移栽后立即浇一次透水,保持土壤与根部密接不透风。

4、栽培技术

油用牡丹定植株行距一般为30cm×80cm,或者40cm×60cm,或者40cm×(80+30)cm宽窄行移栽,初植密度每亩株左右。也可以选择株行距20cm×60cm的大密度栽培,每亩株左右,1-2年后隔一株移除一株。株行距的选择,宜考虑方便小型农机(机械除草等)在大田中的使用。

栽植时用铁锨插入地面,别开一个深度为25-30㎝的移栽穴,将牡丹苗放入穴内,使根系舒展,切忌根卷曲、重叠、不与土壤接触;穴内填土后将牡丹苗上提,使根颈部低于地面2cm左右,然后踩实使根土密接,防止风大的地方灌入根部,将牡丹肉质根风干而死。苗木宜直栽,不宜斜栽,栽后应立即灌透水,待水下渗后,再用土填平。根过长的苗,可剪除一部分,以移栽后根部不蜷曲为准。

移栽时不可过深或过浅尤忌过深,过深叶子发黄,植株发育不旺,根颈容易霉烂;过浅,根颈露出地面,不利于分枝,夏季暴晒容易死亡,同时生根也少。一般须根多者可浅些,只有少数几条粗根的宜深些。

二、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叶斑病

(1)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直接侵入或自伤口侵入寄主。4月份开始发病,多雨潮湿的梅雨季节发病最多,遇高温、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时迅速蔓延,人为因素包括施用氮肥过多、植株密度大、病株未及时除去等。

(2)症状

危害叶片,茎部及叶柄也会受害。感染时,叶片上可见类圆形褐色斑块,边缘不明显,感染严重时叶片扭曲,甚至干枯、变黑。茎和叶柄上的病斑呈长条形,花瓣感染严重时会造成边缘枯焦,严重时导致整株叶片萎缩枯凋。

(3)防治措施

①及时排除积水,清除并烧毁病株残体;

②春季植株萌动前喷洒~倍波尔多液,每10~15天喷1次;或用倍代森锌或者代森锰加展着剂喷洒;

③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2、灰霉病

(1)发生规律

危害叶、茎和花。春季和花谢后是发病高峰。气候潮湿、持续低温、过于密植、氮肥施用过多,易引起发病。

(2)症状

感染后,幼苗基部出现褐色水渍斑,严重时幼苗枯萎并倒伏;叶面上尤其是叶缘和叶尖出现褐色、紫褐色水渍斑,叶柄和茎上出现长条形、略凹陷的暗褐色病斑;花瓣变色、干枯或腐烂。

(3)防治措施

①发现病叶、病株立即除去;

②合理密植,适量施用氮肥,雨后及时排去积水;

③发病初期,~倍等量波尔多液,每10~15天1次,或65%代森锌~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3、锈病

(1)发生规律

危害叶片。多因积水引起,7~8月发病最严重。

(2)症状

初期叶片背面生有黄褐色颗粒状夏孢子堆,破裂后孢子粉如铁锈,后期叶面出现灰褐色病斑,严重时全株枯死。

(3)防治措施

①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

②发病初期喷97%敌锈钠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4、白绢病

(1)发生规律

危害根、茎。开花前后,高温多雨时节最易发病。

(2)症状

感病植株基部发生黑褐色湿腐,随后在土壤表面和植株基部产生白色羽状菌丝体。在潮湿情况下,菌丝体上产生圆形油菜籽状的菌核,初为白色,后为橘黄色或红褐色(棕色)。受害植株逐渐凋萎,叶片变黄。病株枯死。

(3)防治措施

①选择排水好的栽植地,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不宜与根茎类药材及红薯、花生、蚕豆等作物轮作;

②土壤消*;

③发病初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

④发病前定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

⑤病株发病初期,可将根颈处染病部位用刀刮净后,用1%硫酸铜液消*伤口,并用50%代森铵倍液浇灌根部周围土壤。

5、根腐病

(1)发生规律

危害根部。多发于雨季,系雨水过多,排水不畅,场间积水时间过长造成。牡丹根腐病的发生与地下害虫的危害程度密切相关,蛴螬等地下害虫严重发生的地块,根腐病一般比较严重。重茬连作地和梅雨季节最严重。

(2)症状

感病后挖出病株可见根系部分或全部腐烂呈黑褐色。植株感病后,地上部分长势衰弱,叶片失绿、发黄、泛红,有的叶肉变黄色、红色而叶脉不变色。也有表现为叶脉变黄、红而叶肉不变色,严重时叶片、枝条枯死,甚至整株死亡。根皮发黑,水渍状,继而扩散至全根而死亡。挖出病株可见根系部分或全部腐烂呈黑褐色。

(3)防治措施

①实行轮作,避免重茬,已发生过根腐病的地块在5年内栽植牡丹易再度感染;

②加强对地下害虫金龟子成虫及幼虫的防治;

③整地时进行土壤消*,每公顷撒施呋喃丹或甲基异柳磷颗粒剂45~75kg;栽植前再每穴施3~5g;

④移植前进行苗木处理,移栽苗在圃地起挖后放入甲基托布津(~倍)+甲基异柳磷(倍)混合液中浸泡2~3分钟,晾干后移栽;

⑤及时发现并挖除病株,予以烧毁,防止病害蔓延。

6、根结线虫

(1)发病规律

危害牡丹牡丹根部,由病土、受害植株和流水传播,在根结、土壤或野生寄主内以卵和幼虫形式过冬,第二年春季二龄幼虫直接侵入新根,在5~6月和10月份形成根结最多,5~10cm深处土层发病最多。

(2)症状

被感染后根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瘤状物,黄白色,质地坚硬,切开后可发现白色有光泽的线虫虫体,须根末端坏死,同时引起叶变黄,植株矮小,严重时造成叶片早落。

(3)防治措施

①严格苗木检疫,防止扩散蔓延;

②实行轮作,结合中耕,每月深耕1次,深度10cm左右;

③用80%二溴氯丙烷或呋喃丹喷洒病区。栽植前用0.1%克线灵浸根30分钟;

④将受害植株挖起,剪掉受害根部,消*后再栽。将病株根放在48℃~49℃温水中浸泡30分钟,或用0.1%甲基异柳磷浸泡30分钟。

6、金龟子(蛴螬)

(1)发生规律

铜绿丽金龟最为常见,幼虫称蛴螬,近圆筒形,乳白色,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和假死性。

(2)症状

危害牡丹根部,以5~9月最为严重,将牡丹根皮咬成缺刻或孔洞,严重者会造成牡丹根部死亡。成虫危害叶片和嫩梢,幼虫(蛴螬)啃食根部。

(3)防治措施

①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和趋光性,白天以人工捕杀,夜晚用灯光诱杀;

②用50%辛硫磷乳油,或用90%敌百虫~倍液浇注根部,浇后覆土;

③傍晚喷施80%敌敌畏乳剂倍液;90%敌百虫倍液或氧化乐果倍液;

④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使用2kg,拌湿润细土20~50kg,结合中耕除草沿垄撒施。

8、地老虎

(1)发生规律

幼虫啃食靠近地面的嫩茎和根颈,白天潜伏土中,夜间出来危害。以卵、蛹或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

(2)症状

常从地面咬断幼苗或咬食未出土的幼芽造成缺苗。在杂草丛生地块发生较重,每年发生数代,随各地气候不同而异。

(3)防治措施

①加强田园管理,清除杂草,减少害虫潜伏和产卵场所;

②用氧化乐果或敌敌畏乳剂~倍液浇灌根部,或用柔嫩多汁杂草、菜叶拌敌百虫稀释液,于傍晚撒播地面诱杀幼虫;

③清晨查看,发现有被害后留下的残茎、叶时,扒开附近的表土。捕杀幼虫。

 

大农行家

▲长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