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牡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东科协驻村第一书记王晶奋斗在脱贫攻坚一 [复制链接]

1#

如何将山东省扶贫重点村、经济“空壳村”打造成“班子强,产业壮,风气好”的样板村?素以朴素、亲和、干练示人的女干部——山东省科协驻菏泽市牡丹区大黄集镇黄集村第一书记王晶接受了这份挑战,通过抓住基层组织“关键少数”,聚焦“中心矛盾”,解决“主要问题”,她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完美解答。

黄集行政村是大黄集镇镇驻地村,辖黄集、黄庄2个自然村,共有耕地亩,人口人,但让人困惑的是“镇驻地村为什么会成为山东省扶贫重点村”?

年的2月份特别的冷。在大雪纷飞中,山东省科协派驻菏泽市牡丹区大黄集镇黄集村的第一书记王晶带着上述疑问,踏着湿滑坑洼的路面,开始广泛走访,“村子基础设施如何,产业发展怎么样,村民们在想什么”等关键问题都在她的走访问题清单上。

在两年时间里,王晶带领村民们挖穷根、补短板、强产业,完成了贫困乡村的美丽蜕变,也赢得了大家的坚定信任、支持和肯定。

事实强于雄辩。

抓住“少数关键”:

抓班子,带队伍,促学习,筑牢*的基层战斗堡垒

“精准扶贫关键要找准贫困根源,根据不同的致贫原因,制定不同的致富路径。”这是王晶的扶贫“法宝”。她认为,导致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扶贫更需要抓住基层*组织的“关键少数”。

“全村名*员,55岁以上*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员占比均逾60%;村支书为镇上指派,经验不足,班子缺乏凝聚力。”这是上任伊始,王晶面对的现实:*员队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知识层次较低、村支部班子软弱涣散、*员活动开展不及时、不规范、不经常等问题。

对症下药,王晶从三个方面入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促学习,筑牢*的基层战斗堡垒。

强化班子建设,提高干部“精气神”。作为第一书记,王晶十分注重对班子成员的传帮带,注重通过会议、讨论、学习统一思想,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和村“两委”例会制度,提升班子规范运行和民主决策水平,在共同研究工作、分析不足、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方法,提高支部班子的领导能力和干事创业水平。

这是制胜的一招。两年间,黄集村支部书记能力明显提升,成员之间团结协作、配合顺畅,战斗力显著增强,基建拆迁、义务劳动,都冲锋在前做工作、当表率,在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尤其是年初村“两委”换届工作过程平稳,“两委”成员全部高票连任,表现出*员和村民对支部努力的认可。

王晶带领*员外出学习、重温入*誓词

严肃*内组织生活,提升*组织凝聚力。两年间,黄集村建立并完善了包括*务、村务制度在内的18项制度,编印《黄集村*建、村级事务制度汇编》并狠抓落实;全面恢复村*支部组织生活,定期开展讲*课、民主评议*员、专题学习讨论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的凝聚力显著增强。之前村里开*员会,到会人数寥寥无几;如今,每月一次“主题*日”活动形成常态,村里还建了*建群,组织外地工作的流动*员进行网络学习,到会参会率大幅提升。

加强*员教育,启发行动自觉。两年间,黄集村对*员数量、年龄性别知识结构、就业状况等核查摸排、建立台账,实行积分量化管理;通过民主评议、专题学习、“灯塔-*建在线”网络平台及为村平台*建板块学习、到*性教育基地接受教育、重温入*誓词、共产*员户挂牌等多种方式促使*员提升*性观念。加强*员队伍建设,两年间发展*员3名、入*积极分子8名,壮大了*员队伍、强化了思想武装,黄集*员真正成了冲锋在前的一面旗帜。

聚焦“中心矛盾”:

抓产业,找特色,促增收,贫困户全部如期脱贫

“农民想要增收,村里没有产业可不行。”王晶一直在思考怎样的扶贫才是“真扶贫”,如何才能让贫困群众富起来?

通过调研,王晶发现,黄集村人均耕地较少,严重制约了种植、养殖业发展空间,且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总体上是粗放的传统种植为主,无特色种植项目,农户经济收益较差;村集体没有集体产业及项目,属于典型的经济“空壳村”。

面对这些困难,王晶丝毫没有退缩,带领村干部、致富能手等外出考察学习30余次,并发挥山东省科协优势多次邀请专家到村考察论证,为科学选择产业项目,确保村集体、贫困户双增收奠定基础,改变了村集体经济空壳面貌,贫困户全部如期脱贫。

总结起来,在产业扶贫道路上,王晶带领群众干了几件大事:

板材加工,利村利民。依托黄集村板材加工业的传统产业优势,经广泛调研论证,投资6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新建2个、总面积达平方米的扶贫车间,进行木材加工,既提供了部分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增收,其租金收益又使村集体年增收6万元。

光伏发电,照亮前途。年经论证,结合黄集综合文化场所等的建设,投资68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建设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目前已建成投产,该项目为村集体新增年收入9.6万元。

药材种植,富了“腰包”。王晶驻村后结合调研中掌握的情况,按照结合当地环境气候及农业历史人文优势,调整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特色种植品种、向单位土地要效益的思路,在帮包村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该想法也得到大黄集镇山东省派第一书记*小组各成员一致认同,大家经多次讨论,决定以中药材种植为抓手,带领帮包村拉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序幕。

项目发展过程中,王晶依托山东省科协在专家联络方面的优势聘请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省农科院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外出考察学习及联系种苗等行程达万余公里,常常不顾旅途劳顿连轴赶路、星夜往返;通过派出单位投入及“扶贫创客计划”项目等筹资十余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与有关药厂洽谈达成产品包收合作协议,为种植户提供“保姆式”技术指导与服务。

王晶查看药材长势,为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

在全方位的帮扶下,目前,黄集村与周边村庄联合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由村内种植大户牵头,流转土地余亩进行中药材示范性种植,发展了半夏、丹参、白芍、知母等多个种植品种,对周边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其中,主要发展的半夏种植,使药农土地净收益达余元/亩,是种植传统农作物的4-7倍,山东卫视农科频道、菏泽电视台等对其进行深入报道。在此基础上,王晶还协助起草了《菏泽市牡丹区大黄集镇中药材种植发展规划》,引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

解决“主要问题”:

察民意,想良策,干实事,解决了百姓身边的“苦恼”

黄集村虽为大黄集镇驻地村,但村内基础设施甚至相比其他村庄有较大差距:村内多数道路未经修缮,部分沥青铺设的道路均为80年代初修建,之后未再进行过修缮,坑洼损毁严重;由于未修建排水沟,村内排水不畅,每逢下雨则内涝严重、泥泞难行,垃圾随意堆放,脏乱差现象突出;此外,村中没有广场、文化大院等公众文化活动场所,村民无处健身,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单调,村民对此意见很大。

王晶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在她看来,基础设施建设是扶贫工作的“牛鼻子”,为此,她做了五个方面的努力:

科学编制建设规划。村里没有广场、没有公共活动场所,可村民乱搭乱建、侵占公共用地的却不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高标准规划和起步,王晶争取支持,联系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先后4次到村考察及座谈讨论,帮助制定了大黄集镇镇区发展总体规划和黄集村中心区域详细规划,为村庄建设绘就了发展蓝图。

提升村庄基础设施。行业扶贫资金到位后,王晶又多方争取支持,开始对村庄道路及两侧配套设施、建筑外观的整修,共计新修村内4米宽水泥路4.2公里、8米宽水泥路0.8公里,道路两侧新修排水沟5公里,解决村庄雨季内涝、生活排污难题;对沿街房屋外立面统一粉刷,提升村庄整体形象;配合完成自来水管线升级改造、用电线路整网、天然气入户等工作,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新建综合文化场所。她与村“两委”统一思想,顶住压力拆除了村委会老旧危楼,对部分其他办公及居住用房进行拆迁,对村委会旧址南北两侧闲置荒进行规划,建成设面积约平方米的科普文化广场;又紧邻广场新建2层、面积达平方米的综合文化服务场所,为了省钱,王晶联系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建筑所及山东建筑大学专家,义务对场所进行高标准设计、绘图,使之整合实现了便民服务场所、文化活动场所、*建活动场所、老年人日间照料等功能。同时,在派出单位支持下并多方争取社会支持,为村里配备电脑60余台、图书数千册、一批实木床、柜、沙发、会议桌、文体活动器材及数字科普终端等,配置投影设备和电子显示屏等,建成电子阅览室、图书室、老年幸福院及农技培训室、科普教室,结束了黄集村无*建活动场所、无村民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的历史。

改善基础教育条件。王晶还对帮包村学校、幼儿园相关情况进行调研摸底,结合教育扶贫政策申请幼儿园改扩建资金40万元,改善帮包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在派出单位支持下投入7万元项目资金,指导黄集中心小学建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并捐赠一批科普器材和科普图书,为提升帮包村青少年科学素养创造了条件。

做好为民服务工作。日常走访和节日走访相结合,开展送温暖活动,联系山东省级医疗专家多次赴村开展爱心义诊活动;广泛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群众疾苦和矛盾纠纷,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