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牡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木心一起回忆唐宋词 [复制链接]

1#

与木心一起回忆唐宋词

年夏,我将一本《婉约词》送给朋友,并在扉页写道:

“我对词情有独钟。幼时背诵的第一首词是明代杨慎的《临江仙》,这首词被毛氏父子选作《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之后在母亲引导下又背诵李清照《如梦令》、李后主《虞美人》等名作,这是我对小词的启蒙阶段。上学后读诗词渐多,高中受陶文师影响,抄录名作众多,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等,熟读成诵,留以自怡,而沉醉其中……”

这是我对自己“诗词生命”的回忆。当初打印出来的诗、词、小令,如今俱在。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到“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在这之中,只有一首李后主词,也是他的“绝命词”: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由此知道李煜之愁,知道他作为南唐亡国之君的屈辱,知道他因这首词而被宋太宗*杀的传说。从此这个人的不一般就被我牢牢地记住了。后来读到他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林花谢了春红”)《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中”)《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等词,心里面只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震动和伤感。因此等我读到木心在《文学回忆录·宋词》中讲到李煜词时,就联想到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木心这样看李煜词:

一,纯发乎至性,直抒心怀,内在的醇粹,如花如玉,所以不必提炼造作。后来的词家,再也没有李后主的自然。

二,形式处理有其天然的精美,也想不到什么人工雕饰……李后主……是帝王气。

三,艺术没有第一名,词也没有第一名,李煜并非写得‘最好’,他是他自己的好,风格性强。就文学风格言,他每一首词就有一个整体感,值得画家参悟……

对木心的争议已经持续多年,但他总结出的这三个特点确实不错。李后主确实是“纯发乎至性”,甚至有一种孩子气,游乐时无忧无虑,纵情其中;亡国后又像做了错事的孩子,其悲伤自然流露。难怪王国维评价他有“赤子之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而后我在叶嘉莹书中见到南唐中主李璟的《浣溪沙》,并了解到“语码”(languagecode)“显微结构”(microsructure)这些舶来的理论: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也是从叶嘉莹那里,我知道了“温韦冯李”之说,后来温、韦、冯三人的词作我也略得涉猎,知道温庭筠有“千万恨,恨极在天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韦庄有“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冯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而冯延巳词作中,我最喜欢的是那首《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一个“满”字,就好像画龙点睛,整幅画面都动起来了。我最早是高中时听朋友在耳边念叨,后来做语文习题恰好遇到此句,陶文老师给同学们背诵了整首词。我便把它记录下来,熟读成诵。

其实我以这种形式读过、背过的词作何止这一首呢!记得有一次,陶文老师提到“婉约是词的基本风格,不要以为豪放派只写豪放词”,并举出两例:一是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二是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好一个“二分尘土一分水”!我听得发呆,这样优美的词句何不快点背下来呢?

还有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刘克庄的《沁园春·梦孚若》: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朱敦儒的《鹧鸪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券,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

于是这些词作成了我备战高考期间难得的放松之一。我不懂文艺理论,不能以多么专业的词汇形容、分析这些作品。但我想汤显祖说得有道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优秀的文学给人的刹那间的心动,是不需要任何道理的。

而这样心动的感觉,在我读古典戏剧的时候也曾遇到。读《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有: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里成灰。

读《桃花扇》加二十一出《孤吟》,有《甘州歌》:

望春不见春,想汉宫图画,风飘灰烬。棋枰客散,黑白胜负难分;南朝古寺王谢坟,江上残山花柳阵。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

读《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有《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正如木心所说,文学是可爱的:

“不要讲文学是崇高伟大的。文学可爱。大家课后不要放弃文学。文学是人学。至少,每天要看书。我是烧菜、吃饭、洗澡时,都会看书。汤显祖,鸡棚牛棚里也挂着书,临时有句,就写下来。”

文学,读书,生活,不过如此。

.2.12

于青岛家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