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牡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平定非遗历史悠久的平定剪纸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科医院医师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05703.html

平定剪纸

李文元

01剪纸之历史脉络

剪纸是中国民间装饰工艺之一,是艺人捕捉生活中最适于表达的内容为对象,根据各自的艺术情趣,通过自己的丰富想象,以夸张变形手法,以纸为材料,以剪刀为工具进行创作,来剪制千姿百态的艺术作品的艺术形式,故称“剪纸”。剪纸分彩色、单色两种,有的艺人则用一种刻刀刻制作品,其效果类同剪纸,但两者有明显差别,亦包括于剪纸范畴。

我国剪纸之起源虽未有确切考证,但却有很长的历史,上古时三晋地区即有“剪梧封弟”事件之记载,或许肇示着早在西周之初,山右已有剪纸艺术之雏形了。平定地处山右中心地区,其剪纸渊源深邃,历史悠久是可想见的。汉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箔片和锦帛剪成方胜(古代妇女一种头饰)花鸟贴在鬓角为饰之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故事人物,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随着岁时风俗活动广泛流传。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发掘出了《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剪纸,证明了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剪纸之俗已成普遍现象,而且已有高度的发展。南朝宗懔著《荆楚岁时记》说:“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唐代更有提高,段成式《酉阳杂俎》载:“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上述记载均反映了在南北朝至唐代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就盛行着立春日剪彩为饰之风俗。宋代则已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谋生的艺人,并已有对艺人的记载,不仅如此,与之相近的雕刻皮影戏人也相应出现。有关资料也有“俗久雨后,闺阁中有剪纸为女形。”之记载。在平定,这一习俗从元代开始一直流传到民国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到了明清,不仅有文献记录,更有了实物收藏。特别是晋秦黄土高原之剪纸,更是以其独特粗犷的黄土风格,经久不衰,为国内剪纸艺术之冠。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有些艺术家曾对西北民间剪纸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和介绍,现各地民间均有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平定民间剪纸即属黄土风格之列,不仅在城镇流传,虽孤村僻野,此俗也很风行。

02题材广泛、寓意丰富的平定剪纸

每逢春节前,伴随着大扫除(即民间“扫家”)风俗活动,家家剪制凤鹤鱼龙、狮虎象鹿、山树鸟虫、四时花卉、戏剧人物等图案,贴在新糊的窗纸上(叫“贴窗花”),正月破五的头天晚上,家家用黄表纸剪“五穷媳妇”(五个纸人相拉手,中间一人睁眼,拉着四个瞎眼的),纸人高约二、三寸,折叠起来,绑在纸炮上(俗称“榆墩”),初五早点燃纸炮,将五穷媳妇崩到院外,谓之“送穷*”。夏天连阴雨时,剪个“扫晴娘”吊在院里,以祈天气放晴。遇有婚丧嫁娶,剪纸更是大有用场。人死后,要剪引*幡、岁数纸,死人枕上要贴鸡、狗剪纸。并与纸扎工艺密切配合,剪制各种纸幡、金山、银山、摇钱树、纸人、金童玉女、仙鹤、吊挂等,搭建灵棚均离不开剪纸。完婚时,剪双喜窗花,特别是盘合(也称“月廓”)更是诸项剪纸中的重中之重。妇女们平时空闲,则剪个“八宝”、“鱼戏莲”、“五福捧寿”、“富贵不断头”、“喜鹊登梅”等图案互为竞赛;或作为鞋垫、鞋花、枕顶、门帘、荷包、兜肚、钱夹、信插、蒙被等刺绣之式样广泛应用。如有人家娶来个巧媳妇,便会有人不断向她索要剪纸作品,其保留式样也会常常被人借去临画替样。

平定剪纸既有粗犷、奔放、洒脱、简练、淳朴的那种特有的北方黄土风格,也有纤巧、细腻、活泼、灵秀、传神的有如江南水乡雕刻那样秀丽之风韵;题材多样,主题鲜明,意境深刻,渊源悠长是平定剪纸的最大特色。其内容之构成,充分反应着平定人民疾恶向善的传统美德和对美好生活的虔诚祈愿。纹样图案,包罗万象,极富情趣,并有深刻的象征意蕴。既有源于原始氏族图腾的龙蛇麟凤,又有花鸟鱼虫、十二生肖,也有“张生戏莺莺”、“吕布戏貂禅”、“刘海戏蟾”、“嫦娥奔月”、“大头和尚戏柳翠”、“唐生取经”、“八仙过海”等寓意吉祥富贵的各种图案,形成了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俗语谚语。如常用寓意美好姻缘的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寓意后代繁衍兴旺的有“莲生贵子”、“多子多福”(以石榴相喻);而“蛇盘兔”、“金鱼荷花”、“喜鹊登梅”、“凤凰牡丹”、“狮滚绣球”、“鹿鹤梅”、“桃桃如意”等,则分别象征“家庭富裕”、“年年有余”、喜事临门“、“荣华富贵”、“少年到白头”、“六合同春”、“条条如意”之意;“二龙戏珠”、“五福临门”(蝙蝠)、和“福寿”等也均为常用吉祥、长寿、喜庆内容。这些风俗,表达着平定人民、希冀和追求幸福、富裕、长寿、平安之美满夙愿。

01盘合(月廊)式样及其传统含义

特别是颇具规模特色的大型团花——盘合,其中纹样和本身的象征意蕴深邃,内涵丰富,其剪法多样,变化万千。盘合为圆形,很象十五的月亮,故亦称之为“月廓”。盘合贴在新婚洞房墙壁上或窗上,酷似一轮明月高悬,为洞房平添了明丽、幽雅、圆润、温馨、和畅的浓郁气氛。更主要的是,不仅象征小夫妻纯真恩爱和甜蜜的美满意境,而且其圆,寓含着合家和睦团圆,万事圆满之意。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俗习中之心理追求,讲究一个“万事求全”,故其内容力求丰富全合之多样性,此其为盘合名称和采圆为形之由。

盘合的剪法大体有三种结构形式。第一种是对称式多角折叠结构,即把纸折为八个长三角,每角内剪一组图案纹样,每组图案各含一两种寓意;第二种是分层同心圆组合结构,中心为大绣球或龙凤团花,由内向外分几层排列,并以环纹相隔,每层一种寓意,有清丽、匀称、疏朗之特点;第三种是无规则参差互用构成法,上下左右互相谐音喻意,将各种纹样有机结合为一体的多元结构。上述三种结构方法,是多少代艺人,经过长期流传演变发展和实践而逐渐形成的。每种方式均有各自独特的艺术特点,脉络清晰、有条不紊、缜密有致、刚柔相济,充分体现着平定艺人朴素的美学思想,它不仅符合形式美的原理法则,具有适应时代潮流和制作工艺之需要而在平定广泛流传。

“全窗花”结构是早已形成的所谓“成龙配套”的传统手法,即“四时如意牡丹根,福寿莲花贵堂生”。这套剪纸主要以柿子、石榴、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龙凤、剪刀、尺子等形象构成。寓意祝愿新婚夫妇早生贵子、长命富贵、多子多福、事事如意、吉祥幸福;剪刀与尺子,则是希望新娘是一位伶俐、聪慧、精于女红的巧手。民间剪纸艺术多巧妙而诙谐地取其象形、谐音与语义寓于情理之中,此种谐音的象征形象构成的月廓图案,具有象形文字之功能特点,形象生动活泼,简约明快。艺人们有其各自特定的自我情趣,故而不论有多少件盘合作品,却不能找出两件相同的作品,可谓八仙过海,各展其招,充分展示出平定剪纸艺人在艺术手法及其思维上的融会变通,别出心裁,高超而深厚的艺术造诣。

04平定剪纸图纹中的图腾崇拜

平定剪纸纹样复杂多变,以各种象形和谐音表现耐人寻味的内涵,在造型和意境及其视觉上均取得妙趣横生之多重效果,给人以无法形容的甘畅愉悦,让人产生爱不释手之垂慕之心,此仅为其浅显处;她也有着深沉而博大的历史渊源。从古至今,民间剪纸有着一以贯之的审美观念——仍然沿袭着远古时代先民的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之含义。这一点却一般不为世人所觉察。如“龙”与“蛇”即是远古华夏民族崇拜的图腾,这一崇拜延续了几千年而经久不衰,直至今天的高科技时代,仍为中华民族之标志或象征,我们都以自己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骄傲。《周易》中就有“飞龙在天或饮于渊”之记述。所以龙蛇之形象常被作为剪纸中的表现题材。而“凤”鸟图腾也曾是远古东方氏族的图腾标志,虽然东方氏族早已融入了中华大家庭而不复觅踪,但其所崇尚的“风鸟图腾”却一直保持着重要而独立的地位,与龙互为参商,二者结合在一起,首先象征天地、阴阳、男女结合,并逐步引申为民族团结兴旺和与大自然作斗争的雄宏磅礴之气概。

蛇和鱼在剪纸中为常见纹样,在远古时,具有生殖繁衍之含义。如新疆阿斯塔汉墓群就出土有“伏羲女娲交尾图”(二人之身、尾均呈蛇鱼形状,相缠绕),直至明代仍有“伏羲女娲交尾图”纹瓷瓶。清代则有釉里红双鱼盘,说明蛇鱼形生殖崇拜图案,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延续,迄今不断。选择鱼为女阴象征物(比那种简单地以环状物象征女阴进了一步,后文述及)他们奉供鱼并举行吃鱼仪式,即“鱼祭”。因鱼形(特别是双鱼)与女阴极为相似,另一方面鱼有着很强的繁殖力,故而,以此寄托“人丁兴旺”的美好企望。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即有鱼状花纹,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墓葬出土的两枚绿松石鱼坠,浙江省余杭反山墓葬出土的白玉鱼,都含有象征女阴之意义。在其它所出土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陶器、青铜器、玉器、石器、门饰以及许多实物装饰图案中都有鱼形图案或花纹,充分证实了远古以蛇、鱼形象作为女性生殖崇拜象征物。到了后世,鱼的象征意义又扩大为象征爱情和女性。如明清的阴阳太极形双鱼盘(双鱼颠倒构图),其双鱼不仅象征女阴,而其双鱼颠倒构图,即是太极图案,则象征男女阴阳结合,这就是其象征男女爱情生殖之有力证据。

平定剪纸中“蛇盘兔”(玉兔为月之代称,为阴、为女性之象征,蛇为龙、为男、为阳之象征)、“鱼戏莲”、“龙凤配”和盘合中个别象征两性婚配图案,均是初民之生殖崇拜中衍化演变而来的,溯其来源,它们仍然蕴藏着生殖崇拜的内在含义。

民间剪纸中月廓文化,与先民生殖崇拜和信仰有着内在的渊源关系。初民的女性生殖崇拜最初只看重出现新生命的门户——如奉祀女阴的模仿物陶环、石环等,原始初民生产生活中已经孕育了朴素的阴阳两极学说概念。在它们心中已经有了“月为阴,日为阳”之固定的认识。而月之圆形,正好象征女阴,这只是一种较肤浅的表面认识,只是简单地以环状圆洞喻女阴。后来,有了“嫦娥奔月”之传说,(嫦娥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来的长生不死之药草灵芝后,升到月中。见《中国上古历史演义》一书)。月亮不仅象征女阴,还象征贤淑漂亮的女性。古往今来的年轻人,希望能找到一位如月中嫦娥样的妻子,故而人们在夜晚见到明媚的月亮后,便似乎有一种直面佳人之亲近情愫。所以媒神——月老,即是由此衍生而来的。男女之结合,即是阴阳之结合,有人搭桥牵线促成这种结合,便被称之为“月老”。在旧时的痴男情女心目中,月下老人确是一位寄托着自己美好婚恋的“幸福之神”。有关月老之传说,在我国流传甚古。月老那本书叫《天下婚牍》,其搭囊中装有“赤绳子,以系夫妇之足,及其生,虽仇敌之家,贫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逃避)”(见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此系“千里姻缘一线牵”之出处。“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这是一幅挂在杭州西湖孤山之下的白云庵中月老殿的联语,其殿奉祀月老象。至今我国称媒人为“月老”,各种婚姻介绍所和一些媒人也自称“月老”。“月老”即是神话中管婚姻之神,称“媒神”。故而,新婚洞房的窗上或墙壁上贴盘合,有着女性生殖崇拜,象征女性,崇拜和奉供月老之最原始的内涵。从而说明诸多民间剪纸表现内容,决不是单纯取得象形、谐音,同时也遗留着原始寓意之痕迹。可谓语义多关,有着悠远的脉络渊源。

05平定剪纸发展概略及其主要艺人

新中国成立后,平定民间剪纸获得新生,由以前那种各户个体之单一行动逐步走向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发展轨迹。开始由俗文化向雅文化转变过度,从而成为一种雅俗兼容的艺术形式,构成了民间美术之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而登入大雅之堂。年,县文化馆编辑出版《剪纸选集》,收入80余件作品。年4月,李俊瑞的剪纸作品《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发表于《中国青年报》头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平定民间剪纸艺术更有了长足发展。年向省民间美术展览会选送了30多件作品参展。年,冠山庙会组织14个文化站,位作者的件作品展出。同年,东锁簧村赵春盛的《鱼儿莲儿》由中国展览公司推荐出国巡展。年10月,本县4名艺人的作品参加山西民间剪纸大汇展。同年71位艺人余件作品入选《阳泉市民间剪纸集》。年,前锁簧村张凤英等人的40件作品入选《山西剪纸大观》。郭九麟的《浅谈平定民间剪纸艺术特色》获山西省群众文化优秀论文三等奖。近年来,城乡作者不断涌现,巧手如云,佳作迭出,既有年过古稀,颇多造诣的老者,又有初涉艺坛,崭露锋芒之新秀。年县文化局、文联等部门所属有关艺术工作者,多次组织举办各种剪纸展览活动。为纪念石评梅女士诞辰一百周年,平定民间艺术家协会与平定县妇女联合会,共同组织出版了以梅花为题材,并配以诗词,书法作品的专集《剪纸百梅图》。共选录了剪纸作品66人件,书法作品55人件、篆刻作品4人6件47方、古今咏梅、永评梅诗词首、楹联6幅,使该书成为集“诗”“书”“画”为一体,既有观赏性,又具收藏价值之艺术品。

平定锁簧村已故剪纸艺术家赵春盛,他的作品独具泥土风格。他的《盘合》,《龙凤呈祥》、《迎春》等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大奖。有的作品还受到国际行家的高度评价,并提出收藏其作品之要求。

在京平定籍老干部赵炳诚先生,对长江、黄河两岸丰富广袤的民间剪纸宝藏,沉潜含玩,精心学习研究,以平定传统剪纸为基础,吸取南方剪纸的淡雅、柔美、温润、清爽、圆润之风格。继承北方剪纸凝重、粗犷、豪放、刚毅的特色,同时融入文学作品与自然物象之美学醪液,博采众长,独出新意,在艺术天地中遨游,孜孜不倦,耕耘不缀。以民间吉祥故事为题材而创作了大量纯雅灵秀,精美绝伦,富有意趣的艺术作品。走出了一条与众截然不同的创作之道而独领剪纸艺坛风骚。赵老的作品积累丰富,是一个高产艺术家。于年11月正式出版了名为《赵炳诚剪纸艺术》的剪纸作品集,该书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一本不可多得之艺术佳作。

平定阳胜乡(现为阳煤集团二矿家属)剪纸艺人李金柱,其剪纸艺术非常精练,在创作上出剪成图,得心应手,运转自如,剪啥象啥。无论花鸟鱼虫,一剪到底,立马现形,曾获得过“中华全国妇女巧手大赛”冠*,被人称之为“神剪”艺人,并多次应邀参加洛阳花会,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平定锁簧镇艺人贾计平创作的《西游记》、《八仙》人物,各具性格特征,造型优雅、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其作品曾获得省市嘉奖。

平定师范附小青年艺术教师梁盛平,是一位出色而年轻的剪纸艺术家。他擅长剪“月廓”,作品颇有新意和时代特色。年和年她的《十二生肖团花》、《小学生守则》分别获《山西省首届中师美术作品展》一等奖。全国首届《师生美术作品展》一等奖。年作品《龙凤呈祥》获首届《中华巧女工艺品大赛》特别奖。年作品《十二生肖吉祥图案》、《百吉图》获山西省博览会银奖。作品《百鸡鸣春图》,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有多件作品分别被国家选送到美日等国参加文化艺术交流展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我为剪纸艺术当二传》等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刊物发表并获得国家、省、市各种奖励。

他的剪纸作品《牛耕年来》、《祖国万岁》(团花)、《龙凤呈祥》、《澳门回归》(团花)、《永远清白》(对折团花)、《祖国万岁》、《庆祝十六大召开》(团花)、《喜庆十六大召开》、《孔雀牡丹》、《十二亿人民心向祖国统一》等许多作品在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事博物馆等艺术机构举办的各种全国大展中多次获得国家级金奖、银奖、一等奖,并有好多作品被国家各类艺术单位收藏。

作者简介

作者:李文元,号八湾山人,堂号为野村草堂、聚兰斋,山西省平定县桥头村人。长期从事音乐创作和对乡土传统民俗民间文化的挖掘、抢救、整理、研究工作。音乐作品、文章散见于省、市、县各类刋物。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三晋文化研究会、中国音协山西分会等会会员,平定县民间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来源:古州翰林书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平定县文化和旅游局

雄关秀水

文献名邦

古州平定

物塑万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