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牡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五台山显通寺,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二座佛寺 [复制链接]

1#
显通寺

在五台山菩萨顶脚下,在巍峨壮观的大白塔北侧,坐落着一座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院落宽敞、建筑独特的古刹。这里殿字奇伟,精舍飞翠,松柏苍郁,环境优雅,它就是名扬四海、蜚声中外、历史悠久的显通寺。显通寺占地4.37万平方米,现有房屋余间,其中殿堂65间,是五台山最早、最古、最大的一座寺院,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夜梦金人,派使者西域求法。使者蔡愔、秦景等在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带)得到佛经、佛像,并巧遇正在当地宣传佛教的天竺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立即邀请他二人来中国讲经授法。他俩应邀,与蔡、秦等人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涉万水千山,于永平十年十二月来到洛阳。

永平十一年,汉明帝敕令于国都洛阳城西雍门外御道之南,按照天竺佛教传统样式,建造了一座僧院以供二僧居住。为纪念白马驮经输像之功,因名白马寺。

永平十一年,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了清凉山,即现在的五台山。以慧眼观清凉山乃文殊菩萨的住处,中有阿育王所置佛舍利塔,环境清幽,他二人赞口称道:“这地方神妙极了!遂计划在此建寺。由于台怀中心的灵鹫峰(即菩萨顶的位置),和印度的灵鹫山(释迦佛修行处)相似,故决定灵鹫峰脚下建寺。寺院落成后,寺以山名,遂名灵鹫寺。

北魏时,魏孝文帝曾下令对大孚灵鹫寺进行重新扩建,由于前院有花园,故又名花园寺。唐太宗重建,武则天以新译华严经藏此,改名大华严寺。明太祖朱元璋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明成祖赐名“大吉祥显通寺”。明万历三十五年碑记称“永明寺(万历皇帝赐额“大护国圣光永明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又改名大显通寺,沿用至今。现在的建筑均为明、清重修。

进入寺庙前,首先要穿过一座下层为石券洞、上层为木构建筑的高大钟楼。钟楼为两层三檐庑廊式结构,上承十字顶,脊顶的四端有四个龙头。通体望去,廊柱成列,飞檐层层,极为壮观。游人登楼凭栏眺望,层层山峦,重重寺院,均历历在目,使人心胸开阔,大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感。在楼内梁上悬有铜钟一口,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叫幽冥钟,系明万历四十八年()七月铸造。钟高8尺,最大外径5尺,厚3寸,重达万斤(实际重量为斤)。钟口边缘为波浪形,外皮刻有楷书佛经一部,共一万多字,字迹端正清晰。解放前,钟声昼夜不停,又名长鸣钟。

显通寺钟楼

钟楼石洞拱门额上,刻着“震悟大千”四字。“大千”即“大千世界”的略称。“大千世界”是佛教用语“三千大千世界”的简称。“悟”,佛教认为芸芸众生都是生活在迷梦中,从迷梦中觉醒谓悟。因此,震悟大千”的解释应是:佛法无边,在释迦牟尼的教化和感召下,用钟声震悟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不仅使他们从迷梦中觉醒,而且整个“大千世界”都震悟觉醒了。

显通寺

过钟楼,绕石道,就来到了显通寺。山门门额上挂有“大显通寺”镏金匾。山门两旁,各立一通石碑,碑高55尺,宽2.7尺,左边的碑身上大草“龙”字,右边的碑身上大草“虎”字,字体挥洒自如,基龙虎形象,为雷雨居士傅光宅所书。字迹清楚,保存完好,是五台山之珍贵文物。在五台山寺院中,凡初具规模的寺院都建有天王殿,内供四大天王。四大天王的职责是保护寺院。因此,天王殿都是建在寺院的前面。

今塔院寺和显通寺在唐代是一个寺院,寺名叫做“大华严寺”。明成祖永乐五年,大华严寺分成两座寺院:塔院寺和显通寺。在分寺时由于天王殿在前面划归塔院寺;所以显通寺就无天王殿了。按寺院布局,显通寺的山门和天王殿应建在今观音殿前,但因地方狭窄,既不能造山门,也无法建天王殿,除非将今观音殿改建成山门殿,内供四大天王。可是也不成。传说只要动工将观音殿改成山门殿,就会发生火灾。故此,才将寺院的山门移到现在这个地方。在无法建造山门殿和天王殿的情况下,只好用龙虎来把门,同样起到“保护寺院”的作用。

在显通寺的殿院里,前后排列着七座大殿: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藏经殿。由南向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

观音殿位于显通寺最南端,俗称南殿,由于殿内供奉三尊菩萨,从东到西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故此殿又叫三大士殿。殿内东西两侧摆满了经架,上面经书累累,所以又称南藏经殿。

显通寺文殊殿

大文殊殿是显通寺的第二进殿宇。由于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所以,在五台山的寺院中,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其他菩萨为陪衬。大寺院还建有专供文殊菩萨的文殊殿。这座大文殊殿,就是这样建成的。殿内供奉大小7尊文殊菩萨塑像。正中是大智文殊,他的坐骑是一头威武的猛狮。在大智文殊的左方、前方、右方供五方文殊,他们的顺序是:西台的狮子吼文殊,南台的智慧文殊,中台的孺童文殊,北台的无垢文殊,东台的聪明文殊。

显通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主要建筑,此殿占地约平方米,建得巍峨高大,布局紧凑,是五台山罕见的大殿,是本寺的主殿,也是寺里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殿额高悬乾隆御笔“真如权应”木匾一块。殿内并列主佛三尊,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东边药师佛,西边阿弥陀佛。佛前立有佛弟子像,岁数大的叫迦叶,岁数小的是阿难,两侧是十八罗汉。背后,中间骑朝天犯者是观音菩萨,两旁分别是:文殊菩萨骑狮子,普贤菩萨骑白象,均是明清雕塑。佛前的地面十分宽敞,布满了跪垫和经案。经案上又摆满了铜钟、木鱼、馨、鼓等佛家乐器,除每日晨钟暮鼓诵经外,逢年过节做道场也多在此殿举行。殿内那些佛像、乐器和香烟缭绕的景象,立即把人们引到了神秘的佛国世界。

显通寺无量殿

无量殿是显通寺第四进殿字,又名“七处九会殿”,取释迦牟尼曾在七处讲经九次之意,《华严经》是释迦牟尼成佛后,首次讲的经,前后在七个地方讲了九次才讲完,称为“七处九会”。现今该殿每间门楣上方能有磨砖的匾额,共七块,依次是:“法菩提场”、“普光明殿”、“仞利天宫”、“夜摩天宫”、“兜率天官”、“他化天宫”、“逝多园林”。这是说法的场所,释迦牟尼在这七个地方讲经九次。具体来说:第一次在法菩提场,第二次在普光明殿,第三次在仞利天宫,第四次在夜摩天宫,第五次在兜率天宫,第六次在他化天宫,第七次和第八次在普光明殿,第九次在逝多园林。由于唐高僧澄观撰述《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是在无量殿这个地方完成的,故无量殿建成后被尊为七处九会殿。

无量殿是五台山一座独特的建筑,殿宽七间,进深四间,殿身四周没有檐柱,系纯砖所造,结构奇特,宏伟壮观。从外面看,是七间两层楼房,殿内却是三间砖窑:中间大,两边小,由于不用大梁和柱子,故又称无梁殿。中间这间窑供铜质卢舍那佛一尊,高两丈余,佛像神采奕奕,栩栩如生。他的背后,盘坐着一个胖胖的弥勒佛,大肚子,袒胸露怀,表情生动,姿态优美。他那满面的笑容,会使你觉得他都快笑出声来了。左右两间窑各有墙洞5处,深2尺,高6尺,据说是僧人坐功的地方。殿内两侧有夹墙,墙内有砖砌的楼梯,走上去是围绕殿内一圈的走廊,站在走廊上任何一个地方,俯视殿内,一览无遗。据建筑学家鉴定,这座无量殿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设计生动,二是建筑技术高超,三是结构坚固。这样富丽堂皇的建筑,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无量殿的后面是千钵文殊殿。殿内铜铸的千钵文殊造型独特,正面垒叠着五个头型,左右两侧各垒叠着三个头型,胸前有六只巨手,其中两只手捧着个大金钵,钵上端坐释迦牟尼的坐像。另外四只手握铃、持杵。身后向四周伸出一千只手,每只手内有一金钵,故称千钵文殊。由于在每只手内的金钵上均有释迦牟尼像,所以此像又称“千臂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这是明代的作品,在铜铸艺术中,可以说是珍品。无论是手的形状还是手内的钵、钵上的佛像,其铸造的细腻和造型的新颖,在全国此类艺术中是极为少见的。就是在五台山,也是独一无二的。怪不得有一批香港游客前来观光时,其中一位对佛教颇有研究的老者看过此像后.大为叹服,连称“万幸,万幸,得见此像”。

据佛教传说,山西五台山的文殊菩萨,智慧第一;四川峨眉山的普贤菩萨,苦行第一;浙江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慈悲第一;安徽九华山的地藏菩萨,大愿第一。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究竟有多大智慧呢?这尊千钵文殊告诉人们:文殊菩萨的智慧大得很,他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何以见得?据佛教讲,一只手握一个钵,代表一个僧人。一千只手握一千个钵,代表一千个僧人。这就意味着文殊菩萨有一千个僧人的智慧。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一千个僧人的智慧集中到文殊菩萨一个人的身上,那他的智慧就大得无边了。大千世界不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文殊菩萨都会通过他的智慧迎刃而解。

显通寺铜殿

从千钵文殊殿出来,拐过殿角,见有一座大殿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眩人眼目,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铜殿。铜殿的构造形式和北京的金銮殿相仿,是一座罕见的青铜建筑物。铜殿的建造者是妙峰祖师。妙峰祖师,山西平阳(今临汾)人,12岁出家。他曾铸过3座铜殿,另两座一在峨眉山,一在宝华山(在江苏省句容县北)。

铜殿雕花镂空,夔护螭蟠,光辉夺目,堪称绝观。上层四面各有6扇门,下层四面各有8扇门,均铸有花卉人物、飞禽走兽。其中有二龙戏珠、鱼跃龙门、丹凤朝阳、喜鹊登梅、犀牛望月、牡丹出瓶、玉兔拜月、莲下松鹤、老鼠盗葡萄、狮子滚绣球等等。这些雕刻艺术品,铸工精巧,形象生动,是五台山雕铸艺术中的杰作。殿内供高约一米的铜质文殊骑狮像,周围铜壁上铸满了铜质小佛像,数一数,不多也不少,正好是一万尊,。毫不夸张地说,这座铜殿的铸造艺术是空前的,其价值是无法评估的。那优美的造型,完整的结构,巧妙的布局,伟大的气魄,丰富多彩的图案,都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智慧。

铜殿前置有五座铜塔,以五方排列,有两种说法,其一,这五座铜塔隐合五台之数,因此这五座铜塔分别叫做东台塔、南台塔、西台塔、北台塔、中台塔。其二,这五座铜塔代表五个方位,即五方:东、南、西、北、中央。每座铜塔上分别铸有五个方位的佛,他们是: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据“五智五身”,这五座铜塔分别叫做:大圆镜智塔(东台塔)、平等性智塔(南台塔)、妙观察智塔(西台塔)、成所作智塔(北台塔)、法界体性智塔(中台塔)。

五座铜塔,有两座铸于明代,有三座铸于清代。铸于明代的两座铜塔是货真价实的铜塔,铸于清代的三座铜塔是包铜塔。明万历三十四年铸的两座铜塔(东台塔和西台塔),次年完工,由本寺僧人胜活和尚建造,至今保存完好。这两座铜塔的直径约二尺,高两丈余,自踵至顶十三层,每层各八面,均铸有佛像,小巧玲珑,无比精致。清朝铸的三座包铜塔已毁。年将已毁的南台塔和中台塔按原塔形补铸竣工。至年,式样各异、造型美观的五座铜塔又奇迹般地呈现在旅游者面前。这五座铜塔点缀在铜殿前,给铜殿增添了不少神韵,使这座铜殿显得更加庄严壮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