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牡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京牡丹园塔院,真的有座塔英法联军还给 [复制链接]

1#

北京海淀区的东南部,牡丹园地铁站的西北,有一个被称为塔院的地方,那塔院为什么叫塔院呢,有塔么?答案是肯定的,塔院有塔,只不过在建国后的政治运动中遭到了彻底拆除。

万历十一年(年),明神宗万历皇帝生母,笃信佛法的孝定皇太后李氏下旨,为大护国千佛寺,华严宗高僧遍融真圆在德胜门土城关外鹰房村修建舍利塔,塔高七层,共九角,名华严永固普同塔,并在塔前建普光明殿、天殿、山门、钟鼓楼等。此后,主塔旁边又先后建造了二十七座小塔,从而形成一个塔院。因为以上信息,这座塔院得到了许多名称,如“遍融塔院”、“真圆塔院”、“多宝佛塔禅院”、“千佛寺”、“塔院村大庙”等。

关于遍融塔,说明的或许并非是它的沿革、建制等,而是它的影像。从已知资料来看,几乎可以确定,遍融塔是北京城最早留有影像的建筑之一,不过判断过程却有些复杂。首先,疑似遍融塔的照片共有三张,第一张由英法联军随军摄影师费利斯·比托(FeliceBeato)在年拍摄,张拍摄于二十世纪初期,摄影者为西德尼·甘博,第三张出自民国二十四年,北平市秘书处编著的《旧都文物略》。

菲利斯·比托拍摄西德尼·甘博拍摄出自《旧都文物略》

之所以说“疑似”,是因为张没有注释,第一张的注释却并非徧融塔,而是:小山上的塔,夏宫,圆明园,北京(PagodaupintheHill,SummerPalace,Yuen-Ming-Yuen,Peking.)。那么问题来了,此塔究竟是不是遍融塔?

对此,我给出的答案是:是!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旧都文物略》的编者为北平市秘书处,相比于只是随军摄影师,且不懂中文的费利斯·比托,我们没有理由相信比托能记载的更为准确,清晰。

其次,遍融塔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其毁坏不到三十年后出版的《海淀区地名志》中这样描述它:“九角七层,灰砖砌壁,塔顶复琉璃瓦,塔角悬铜铃,塔多佛刻。”对比旧影,除了多佛刻这点无法证实外,其余细节均符合记述。

最后,费利斯·比托拍摄到了最前方小塔上的文字,文字为:敕封阐教禅师塔。根据记载,阐教禅师安葬于“华严永安塔”前,“华严永安塔”很有可能就是“华严永固普同塔”的另一种称呼。

因此,图片中的古塔应该正是已经消失了的遍融塔。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塔院一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