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原名马树槐,祖籍天津宝坻。年,马季在上海宏德织造厂当了一名学徒。年,他回到北京,考入新华书店华北发行所做售书员。年初,北京市举行工人业余曲艺观摩会演,马季表演的相声《找对象》获得一等奖。同年,马季正式进入中央广播说唱团,成为专业相声演员。
当时领导确定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都是马季的老师,侯宝林为责任老师。在两三个月后,他就因《金龙与祝英台》《打电话》等作品在全国叫响。上世纪80年代,马季把相声搬上以春晚为标志的晚会舞台,对相声的命运来说,是一件大事。作为年就曾在当年的“春晚”——“笑的晚会”里担任重要演员的马季。年,被委任为“文革”后央视第一届春晚的总策划。年当选为“十大笑星”之首。年9月,荣获中国曲艺界的奖项“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我与马季相识是在年7月29日下午,那是《青岛日报》委派我到青岛人民会堂采访庆祝“八一”相声录音会开幕式。就在即将开演前,时年52岁的马季和他的搭档赵炎因航班晚点,才匆匆赶来当时还气喘吁吁。原来,他心脏有些发慌,刚刚服用了两粒救心丸。我发现他有些消瘦,他告诉我:“最近,又查出了糖尿病,体重已由斤,降到斤,再加上风湿性脊椎炎,现在是三病缠身,这成了我减肥的诀窍了。”我对他这次带病演出表示敬佩,他坦言:“为了拥军,应该的!”他这次演出后,就要去疗养一个时期。今后,他打算做点相声艺术总结工作,为相声的改革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与马季合影)
据我所知,马季确实是与青岛有缘,在他年成为专业相声演员后不久,一直到年前夕,因青岛曲艺界有他不少朋友,就经常来青岛与大家相聚,交流或切磋相声曲艺节目的演出经验。年,马季和唐杰忠来山东采风,途径青岛时,是青岛相声的带路人吉文利邀请他俩与青岛工人文化宫曲艺队和青岛房产局业余演出队,在工人剧场同台演出,并举行“相声表演艺术讲座”。
据青岛曲艺作家刘金堂回忆,当时马季因不是科班出身,为弥补基本功方面的欠缺,进入中央广播说唱团后,马季在短时间内熟背了传统段子首。“他们说唱团内名师云集,那个时候马季是一个年轻的后生,整天乐呵呵地向周围人请教,大家都愿意教他。很快,马季就掌握了全部的相声技巧。”刘金堂评价说:“马季的相声作品是相声界中数量最多,也是最有艺术效果的。他对相声技巧太熟了。”
年初,马季在得知当时青岛曲艺团的女相声演员邢瑛瑛与男演员刘立新合演的男女相声《歌的故事》(潘贵才、莫宏、于启正创作)很受欢迎后,就把他俩调来北京试试。经过一试之下,马季认为他俩的相声,大气、包袱好,就留他俩在北京训练了七个月,还决定收他们为徒。年12月22日,拜师仪式是在马季家里举行,一不请媒体,二不去饭店,三不收一分钱,非常的朴实无华。于是,邢瑛瑛成为了马季的女弟子。
(马季与唐杰忠演出)
邢瑛瑛告诉我:“当时在场的见证人有:师娘于波,还有赵炎、刘伟、谦祥、李增瑞、刘全刚、刘惠以及马东等人。”此后,邢瑛瑛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深圳电视台等举办的大型电视晚会和全国、全军举办的大型演出活动中亮相并获得较高赞誉。
曾在全国首届“侯宝林金像奖”电视相声大赛中创作并表演的相声《爱的选择》荣获银像奖,在“全国百优小品电视大赛”中参赛的小品《雨钟情》获专业组一等奖和表演奖,在“金狮奖届全国相声比赛”中创作并表演的相声《为了明天》荣获节目一等奖、创作二等奖、表演奖,在首届CCTV大红鹰杯全国电视相声大赛中表演的相声《男兵女兵》荣获三等奖”,并且在许多部电视剧中扮演角色。
邢瑛瑛的表演亲切、自然、大方,吐字清晰、有力,语调自然、流畅,犹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臻于“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的境界。她的表演风格可以概括为开朗大方,神韵动人;语言流畅,以说见长;台风热情,清新活泼;自然亲切,不瘟不火,其创作的节目寓意新、题材新、技巧新、手法新、语言新。邢瑛瑛现任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正在影视界发挥着她的艺术才华。
(马季与大弟子姜昆)
这充分证明,马季确实是一位慧眼识珠的伯乐,而才华横溢的邢瑛瑛也没辜负马季的精心教诲和培养。邢瑛瑛告诉我:最感激的还有当年对她有提携帮助之恩的潘贵才老师。邢瑛瑛在给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