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牡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戏精牡丹火了因为就连妈妈们都知道t [复制链接]

1#

之前要是说“妇女之友”、“知心大妈”、“女性典范”那必须是倪萍,赵雅芝,要不也得是刘晓庆。

但是!!!昨天,我那个即将步入50却依然走在科技前线的老母亲转给我一条微博,让我给去网上给买个同款大衣,同款围脖也搜一下。我颤抖着点开微博链接,戏精牡丹胡子拉碴的大脸陡然出现在屏幕上。

我小心翼翼的问我妈妈,“妈妈,你看见他的胡子了么?他是个男的!他的衣服…”

我妈说:“你以为我瞎么?我知道他是男的,你不会买女款么?”

然后,我妈连发了十几条信息来安利“戏精牡丹”,我妈说,“他家那个孩子凯丽,跟你一样一样的!”

多亏了他,我妈现在知道京东、美团、闲鱼,还知道“吃鸡”,偶尔还跟我探讨一下“养蛙心得”。据我妈透露,邻居家阿姨们都在看!

那我就不禁要去他的微博好好研究研究这个“妖孽”了!

戏精牡丹在模仿中国大妈上可以说是非常的传神了,以至于有网友评论说:“看完这个再看我妈,没有胡子好奇怪……”

首先从道具上,牡丹准备的非常充分,例如看似名贵的大披巾;还有就是说话的口吻以及表情、动作。

而牡丹为什么能收获一大票“大妈粉”呢,他是用什么“蚕食”我妈妈铁壁防守的神经,让咱们妈妈沦为“脑残”消费者的呢?

一、植入的非常“硬”

相比于其他网红看似不经意品牌露出和直播中使用产品的“软”植入,牡丹的广告打的非常“硬”,还经常以“不说这句金主不给钱”为由,反复强调,认真口播,这一点和之前写过的《奇葩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植入和自身风格契合度高

根据新榜统计,戏精牡丹的“金主爸爸”涉及的品类有:游戏类、电商类、洗护美容类、洗衣护衣类、服装类、电器类、翻译软件类、社交软件类等。

这些品牌本身和戏精牡丹的整体风格较为相搭。短剧中,牡丹一个人精分成张嬢嬢、赵凯丽等多个生活中的常见女性角色,加上剧集设计出复杂的人物关系网,整个《戏精牡丹》犹如一个现代搞笑版的《红楼梦》,市井气十足。这样的结构设定使得一切与生活有关系的品牌都可以植入剧情中。

从牡丹的视频来看,他还会主动引导金主爸爸“翻牌”。比如去年11月27号,牡丹拍了一个和吃有关系的视频,但并没有品牌植入。有网友评论没等到广告好失望,牡丹借机

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问道:“你们三个谁想当我的爸爸?”

整体上来看,戏精牡丹是从去年9月开始接广告,进入到年之后广告明显增多,基本每期视频都会有品牌植入。

去年8月底,牡丹还发过一条微博解释为什么没接广告,文中称“就希望大家笑的时候能发现原来是这个逼的广告啊”,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品牌与视频的契合度有一定要求。

据腾讯“贵圈”今年3月对戏精牡丹的采访,“其每支视频的广告植入价位在40万左右。”

三、植入也要抓热点

戏精牡丹的广告还有个特色是,即使是广告也和热点或公众热议事件相关,这样就比较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比如,春运的时候,大家都在为抢票发愁,他就植入“美团旅行”App;在除夕前大家都在选购年货的时候,他就植入“天猫年货节”;在者荣耀火遍半壁江山的时候,他就植入“者荣耀”;对于一些“月经贴”式的热点,如现代人的约会、相亲、被逼婚等热点话题,他也会有机植入相关品牌,如“陌陌”……

这样带热点的广告更容易和观众产生共鸣,拉近和观众之间的关系,起到一定社交货币的作用。

现在短视频营销的时代已经到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想戏精牡丹一样的博主出现,但是面对口味越来越刁钻的观众,如何增加粉丝粘性是博主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