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牡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沉鱼落雁的由来,竟然不是说的西施昭 [复制链接]

1#

说到沉鱼落雁,经常是和闭月羞花一起用,每两个字对应一位古代大美女真的是很美好的历史典故,沉鱼是说在春秋末期,越国有一位叫西施的女子去河边浣纱,水中的鱼看到西施俊俏魅力的倒影自惭形秽,不敢浮上水面,全都沉到水底去,于是,慢慢地沉鱼就成了西施动人的代名词,

而落雁的主人公乃是出塞的王昭君收拾在汉元帝在位期间,为了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和亲,恰逢秋季,王昭君告别故土,一路骑行,不知何时能再回来,王昭君当时心情悲痛,为抚平心绪便轻轻地拨动琴弦,奏鸣起了婉转悲凉之曲,此时,空中向南飞的大雁听到这动人的琴声又看到车上的昭君,竟然都被其容貌所折服,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落雁成为了昭君的代称,而常用的闭月羞花分别讲的是拜月闭冰盘的貂蝉和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杨玉环,不过本期呢,我们要重点讲的是前四字沉鱼落雁,大家伙现在一听,那就是形容女子绝美的容颜,但其实沉鱼落雁的典故,

据考证,最早出自于战国中后期的庄子《齐物论》一书原文载: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跟西施历史上到底存在仍有争议不同啊?

毛嫱丽姬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毛嫱那是和故事中西施同时代的越国绝色美女为越王勾践的爱妾,而丽姬历史上好像名头更大,那是春秋时骊戎国君之女,晋献公打败骊戎后,骊戎国君,就将美艳的丽姬与其妹少姬献给了晋献公,丽姬很受宠,后来就成了晋献公的妃子,也就是后来晋君奚齐的生母,也正是这个女子使用离间之计挑拨晋献公与儿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使得储君申生自杀,重耳夷吾逃亡,史称骊姬之乱,但话又说回来没有他的话,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那庄子当时说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它是讲毛嫱和丽姬世人皆知的大美人,可奇怪的是,水中的鱼儿见到他们深深潜入水底,鸟儿见了他们赶紧四散高飞,麋鹿见了她们撒开四蹄儿,飞快逃离,由此发出质问,人、鱼、鸟和麋鹿,四者究竟谁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

所以以我看来,仁与义的开端,是与非的途径。都纷乱复杂,我怎么知道他们之间的分别呢?从这段文字,我们也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是毛嫱丽姬才是沉鱼落雁的历史原型,而跟西施和王昭君无关,另一个呢就是说庄子举这个例子不是说他们有多么多么漂亮,恰恰相反,沉鱼落雁原本是说人们自以为美的漂亮的东西,反而会把动物们吓得够呛,觉得很惊悚,庄子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寓言告诉大家,不要拿自己的一套标准衡量别人要求别人大道唯一的一生万物万物各有千秋,角度千差万别,要多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世界,唉,这跟今天我们理解的来形容人之美,毫无关联。

那讲到这儿,问题来了什么?然后大家伙认为沉鱼落雁是专门来形容女子漂亮的呢?直到今天去考证的时间有点长,说唐朝的一个诗人叫宋之问他有一句诗词说“鸟惊入松萝,鱼畏沉荷花”大概是可以推算,可能是在唐朝诗词兴盛时人们呢,开始用沉鱼落雁来形容女子之貌美,因为这四个字搭配起来很有诗情画意,所以呢古人就用了,请注意我用的词是可能啊,因为宋之问的诗辞并没有沉鱼落雁四字,虽然鸟惊入松罗,鱼畏沉荷花表达的应该是这个意思,

如果说非要一锤定音,那我们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历史到了元朝的时候,由于市井小民文化丰富,元杂剧盛行,你像有一个词人叫杨国有诗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也*销,当时是配着曲子唱的婉转千回,可就有了今天这意思了,因为流传度很广嘛,到了后世,比方说出了一位著名的明代戏剧家,文学家叫汤显祖,其所作的牡丹亭有这么一出‘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那更是将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完美融合,然后推送到民间,成为大家形容美人的最常见的无脑套语。

#沉鱼落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