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牡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从来牡 [复制链接]

1#

谷雨是二十四番花信风的最后一个节气,作为谷雨一候的牡丹也是压轴之花。

它被喻为“国色天香”,艳压群芳,“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暮春群芳随风尽时,它为春天的美写下浓墨色彩的一笔,是名副其实、雅俗共赏的“花中第一流”。

花开时节动京城,名花倾国两相欢——有多少人爱它的秾丽馥郁,又有人嫌它艳俗富贵,其实它明明拥有独一无二的美和自己最真的品格,真正懂它的人又是谁?

良药牡丹——鹿韭鼠姑生山谷,曾为良药化淤苦

其实相比和自己相像的芍药,牡丹可谓后来居上。

芍药早在夏、商、周时代就成了众人所知的名花,而牡丹是从南北朝开始逐渐拥有“国色天香”的名号的,而后一发不可收拾,超越了芍药的地位——所以后人称牡丹为“花王”,而芍药为“花相”,其实它们同属且花期相接,不得不说是“姐妹花”。

在我家乡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出土了数十枚医学书简——其中记载了牡丹作为药物治疗淤血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丹皮性微寒,味苦、辛。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牡丹原产于长江黄河流域的山中,因为药用和观赏价值逐渐为人们所知而从野生变成人工栽植,而使牡丹成为真国色则要从南北朝之后的三个朝代说起。

牡丹之幸——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海山记》记载: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赫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软条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

隋炀帝喜欢收集奇珍异宝,也好奇花异草,在洛阳专门辟二百里地种下这么多牡丹,光是看这品种就让人目不暇接。

当然这也是牡丹走入皇家园林,首次集体隆重亮相。

唐朝时,牡丹开始受到人们极大地追捧,它已经在宫廷寺观、富豪庭院、民间花圃普遍且大面积栽植。

除了种植规模有极大提升外,牡丹的品类、花型、花色也得到空前的增长,人们对牡丹表示出无以复加的热爱,赏玩牡丹已经成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刘禹锡的笔下:芍药无格、荷花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之悲——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李白的:“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曾经,贵妃和牡丹,一顾倾人国,再顾倾人城——骊山脚下牡丹层层堆叠、花浪如涌,灿若芙蕖、色如朝霞,足以艳冠群芳。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国色凋敝了娇颜,自开自灭无人管。

多像那脆弱的美人,生命极尽繁华之后只剩落寞黯然,不忍再说,不忍再谈:每一株都笼罩着浓重的愁雾,带露轻叹。

卖残牡丹鱼玄机〔唐代〕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宫内有倾国倾城、却命不由己的杨玉环,宫外也有才华、身世皆应叹息的鱼玄机。

春尽芳歇、临风而叹,价高无人问津,香甚不惹蜂蝶。这名贵的花只应该生长在宫里,而不应该沾染世事风尘,当它被移到上林苑,王孙贵族又叹息错过而遗憾。

其实鱼玄机又何尝不是拿牡丹自比,本应在正常的环境里生长,和在花样年华中过着安静美好的生活。

但奈何才华馥比仙的她却因种种际遇堕入风尘,但独立强大的她却不忍被命运扼住喉咙,一直在戏谑世界,最终也被世界所抛弃。

虽然鱼玄机笔下的牡丹被移到上林苑,但她自己终究是错付了,悲剧收场,可悲可叹,但她终究是那样艳丽凄决的美,让人不忍责备。

牡丹傲骨——烈火焦骨愈鲜妍,不事强权是牡丹

话说冬天某日寒冷,一代女皇武则天在花苑饮酒赏雪,忽然兴之所至,想要繁花助兴,就以天子之名——命令百花同放,下旨曰:“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花开时刻怎能相同,但是众花慑于武后的权势,都违时开放,唯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武后大怒,便把牡丹贬至洛阳,没想到牡丹一到洛阳就是昂首怒放,锦绣成堆。

武则天即下令烧死牡丹,没成想烧过之后牡丹却更加繁盛,开的更好(其实据人们推测,大概是古人用温室熏花使之开放,牡丹是暮春的花,温度不到技术不高必定不开)。

但牡丹这不畏强权的品格并不比兰花、梅花低,所以牡丹总被称作俗物,它却并不媚俗且秉傲骨。连毛爷爷都说:“年轻人要具有牡丹的品格,不畏强暴,才能担当起重任。”

牡丹和宋朝——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无尘以前写过的一篇宋朝簪花的文字。

北宋的簪花是当时的特色,苏轼都不能免俗,白发苍苍还要别一大枝艳色牡丹,还特别自恋地说“花应羞上老人头”。当然也说明一代文豪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说起爱好牡丹,谁比得过苏轼之前的另一个大文豪欧阳修。

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

欧阳修在洛阳作官时,发现当时洛阳城,无论民间还是宫廷、官邸都种满牡丹,大家好花成风。于是,欧阳修大大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做了详尽的考察,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

此后还有很多关于牡丹的书籍问世,为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及园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参考和宝贵的资料。

牡丹的故事太多,不能一一尽数,而牡丹由于其花形美好,颜色艳丽成为经久不衰的艺术表现对象,在音乐,绘画,雕塑等等方面给了人们众多灵感。

春暮的牡丹,因自己独特的美成为这个时节最好的注脚之一,开在众人的心中,开进每个人的梦里!

谷雨已至,一起来赏牡丹,诸位有美图或关于牡丹的感悟和见解欢迎评论区一起分享。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麻烦支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