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白癜风的危害 http://m.39.net/pf/a_4354985.html在异地打拼时的自己,和春天万亩花海中娇艳的鲜花一样,皆是异地移植过来的。
作为《来隆中看有故事的花》系列的最后一遍,小编今天想说说年前的异地客诸葛亮,以及他带来的垂头兰——卧龙出山。
如上图所示,这含羞低头的朴素花朵,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他没能如荷包牡丹那样见证了“夫,一诺千金”、“妻,一诺一生”的忠贞爱情,他也没能如襄阳大红那样陪着诸葛亮从懵懂走向成熟。但是,他却默默地陪着诸葛亮由南至北一路迁徙,行至终点后,又默默地待在那一亩花田的某个角落里,静静的守护着自己的主人。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祖籍山东临沂沂南县,早年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刘表,几经辗转之后,才在襄阳城西的隆中山中定居,并躬耕苦读。
这要是搁在现代,从鲁中到鄂西北也就是高速公路上几个小时的事情。可在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个距离就是一场艰辛的旅行。
旅程行至鲁西南牡丹之乡菏泽时,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幼年的诸葛亮见城外刚盛开的春花几乎毁于战火,满地的尸骸躺在春天娇艳的花朵上,怜悯之情顿时在这个年幼的孩子心里泛滥开来。他请出两株憔悴的春花,并小心翼翼的将这两株憔悴的春花放进自己的行李中。心中暗想道:“我定要将这生于乱世的可怜生灵救活。”
也许,贯穿诸葛亮一生的救世情怀,就是那个时候埋进诸葛亮幼小的心中的吧!
一路的艰辛没有磨灭幼年诸葛亮的怜悯之心,当他从襄阳古城迁至城西13公里外的隆中山时,他依旧没有忘记这两株可怜的春花。许是这隆中山与世隔绝的灵秀山水,以及隆中小仙的有心庇佑,那两株春花竟与诸葛亮一同,勃发成长了起来。待到襄阳大红初长成时,少年诸葛亮将那两株春花一并移进了那一亩花田中。六角井的清水滋润着那些鲜艳的襄阳大红时,这两株并不怎么夺目的春花,也受到了同样的恩惠。
隆中山灵秀的山水能够将襄阳大红由红变紫,却没能改变这两株春花的色泽。许是这两株春花思乡心切,不愿忘记故乡的色彩;许是这两株春花为了报答诸葛亮的恩情,不愿改变自己的容貌,让同是异乡客的诸葛亮看见自己时,能够想起自己的家乡;许是隆中山中的小仙读懂了这两株春花的意思,没有抹去他们前生的记忆;许是……这两株春花每到春暖花开之时,竟都能开出一样的花朵。
隆中对策、卧龙出山、火烧博望坡、出使东吴、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白帝城托孤、蜀汉为相、平定南疆、六出祁山、……直到最后烽火五丈原、死而后已。他的一生虽然传奇,但却最终没能完成自己的心愿,后世用尽各种形容词来评价诸葛亮,却唯独不能称他为开国元勋。
时飞逝,留无痕!
世人记住了这位鞠躬尽瘁的蜀相,却没能记住和他同为异乡客的那两株异乡春花。不管是在襄阳、在隆中、在东吴、在湖南、在成都、在南疆、在岐山、在五丈原,诸葛亮都是一名异乡客,从他离开故乡的那一刻起,便再也未踏回过自己故乡的大地。也许诸葛亮在五丈原崩的那一刻,他想到的不是如何匡扶汉室,而是想到自己的故乡、想到的是故乡儿时的玩伴、想到的是隆中山一亩花田的那两株从故乡带来的春花。
时空回转,再看那隆中山一亩花田中的两株异乡客。春花的种子纷飞在蜂蝶灵翅忽闪起的微风中,落在远处。生根、发芽、生长、成株,四季更迭,待到春暖花开时,那两株异乡客终于不再孤独。他们借助着隆中山水的灵秀,努力的让自己变得美丽起来,用自己最华丽一面等待着同是异乡客的主人回到隆中的草庐中。这一等,便是多年……
这两株异乡春花的名字唤作垂头兰,因微垂的花朵有些许抬头之意,又因见证了诸葛亮出山,故被隆中人唤作卧龙出山。
大家都说,秋天是个离别并让人伤感的季节。小编不知怎的,竟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不觉讲了一个异乡客离别伤感的故事,自己也跟着伤感了起来。就连昨夜隆中小仙托梦赠我的小句也透着淡淡的对世间因果无奈的忧伤。
《和夜·苦僧叹春》
末梅入暖挣红艳。
怨寒日短,谢化春泥催春花。
日转西山皎月东。
新朵含羞,迟迟不出闺格笼。
遥记卯岁青乌影。
西子三月,百渡未倾似含蕾。
因转缘落时不待。
连理又何?兴灭只消一秋寒。
山涧隔,各有佳,了聊忆,苦僧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