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牡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方林区小镇见闻老人老话老事 [复制链接]

1#
北京较好的手足癣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8598844.html

在北方林区小镇逗留半个月就要离开,十几天来自己努力融入镶嵌在这里,现在一想到离开有些惆怅、依恋和不舍。

让自己逗留十几天的小镇不大,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走完小镇,这里四面环山,牡丹江和牡佳火车线从小镇穿过,小镇由一个国有林业局和地方乡镇组成,由于林业人口和面积占据着大多数,人们俗称这里为林区小镇。

小镇有历史,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林海雪原》剿匪故事主人公杨子荣就牺牲在这里,如果前些年来这里还可以乘坐林区小火车还到小说里的黑牛背、老道庙、仰脸沟等地神游。

小镇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有了电梯楼、有了步行街、有了形状各异的多彩灯,这里的人习惯于早睡早起,夜幕降临小镇就变得宁静起来,除了不时地传来几声火车汽笛声,这里的夜晚静悄悄。

清晨随着一些人家的鸡鸣声小镇开始苏醒,一些人家已经不在家做早饭下楼走上几步就买回了烫嘴的豆浆、咬上一口冒油的油条。

吃过早饭位于小镇中心的步行街开始热闹起来,步行街是小镇一条主要街道,不到一千米长,街道两边是林区家属楼,小镇人们习惯在步行街上溜达、说话、购物、晒太阳,每天到步行街成为小镇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那部分。

由于受东北大环境影响,小镇除了节假日平时鲜见年轻人,步行街上见到最多是老人,一伙伙老爷子、一伙伙老太太,老爷子大多手里拿着一个马扎凳,老太太大多拎着装着泡沫的布兜,走累了想说话了随想随停。

人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见面大多眼熟、耳熟、声音熟,说起一个人来一个人当时想不起来,一般不用问到第三个人就会有人把这个人说得头头是道。

医院、街道社区就医、办事,不用说自己名字医生和工作人员都会一口一个叔叔阿姨地叫着,老人们一时想不起这是谁家孩子,说起家里长辈老人们高兴地直拍手,他们没有感觉到陌生就像在家一样。

老人们在步行街上溜达都是一侧通行,很多时候都是一侧人多一侧人少,老人们说这是规矩,啥时候走路都不能当人道。

步行街两侧布满门市房,小超市、小卖店、面食店、熟食店门口喇叭声一天不断,悠闲自在地溜达的老人仿佛没有听见这些噪声,他们只是慢慢地溜达。

林区小镇有几个休闲广场,据说国内室外最大的温度计就在一个广场上,早晚人们在这里跳着很多城市到处可见的健美操,放学的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在这里嬉闹,林区的孩子天真、无暇,在他们身上看不出学习的压力和对未来的担忧。

天气好的时候广场长廊可以见到老人们打牌、聊天唠嗑、晒太阳,一些老人说着家乡老话,这里有很多当年闯关东的后代,他们乡音没改、乡情没断。

小镇自从有了林业局有的家里几代人生活在这里,这里变成了熟人社会,早上卖油条的知道买油条的家里几口人能吃几根油条,买油条的放下钱拎起油条就走,在这里不用上称更不见斤斤计较。

早上路边豆腐房开门冒着哈气,一位老人进屋买两兜豆浆,卖豆浆的大声打着招呼:大爷家里来人吧!

他知道平时老人和老伴在家一兜豆浆就够喝,买两兜那就是家里来人了,有时候他发现老人几天没来拎豆浆还要去家里看看是否有什么事了。

小镇南头到镇中心不到米距离,愿意说话的人走走停停,遇到熟人就说上几句没有个把小时是走不过来的,人熟见面不打个招呼唠上几句嗑那就不是当地人。

小镇老人多,一些老人还帮助照顾着孩子的孩子,有的还要走到哪里都牵着一条狗,那是年轻人一时兴起养狗厌烦了就丢给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也成为了小镇一景。

小镇做小买卖得多,不论天气好坏道边都有买东西的人,吃的、喝的、用的应有尽有,在小镇不论早中晚经常看到人们手里拎着豆腐,他们自嘲自己:吃不起大鱼大肉吃块豆腐。

小镇小,居住集中,吃喝玩乐方便,出门就有买吃的,家里炒菜油上锅出去买棵葱回来都赶趟,这里鲜见急匆匆的人,大多是悠闲、舒缓地生活。

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周围邻居们都会跑前跑后,邻里之间串门走动在这里保持延续着,谁家做了酸汤子、蒸了玉米面发糕都要喊上邻居吃上一口。

这几天国内疫情形势紧张,远离城市、远离烦嚣的小镇依然按部就班地生活着,小镇的炊烟依然照常升起、老人依然悠然自得地溜达、打雪仗的孩子依然你追我打、广场上依然有人跳着广场舞、打着太极拳。

远处偶尔一声火车汽笛声暂时打破小镇的宁静,轰隆隆的火车过去,小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图文:刘福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