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里的两个多月,确实把人给闷坏了。随着西安疫情的向好发展,终于可以出门了。明媚春光里,是少不了春雨的,在春雨过后的早晨,我和妻一起来到了西安牡丹苑。你还别说,我对西安牡丹苑还挺有感情的。
西安牡丹苑是年4月13日免费向市民开放的,我还亲临了开园的活动仪式,市上领导的讲话我都能记起来。我之所以能亲临现场,就是因为我就在西安牡丹苑紧北边的西安电子市场里,跨过昆明路就是西安牡丹苑,确实是太方便了。刚开园的西安牡丹苑,虽然牡丹花的品种有35种,株之多,苑内植物也很多,在西安也是的,不过苑里的牡丹花基本都是从外地移植过来,牡丹花枝还比较小,间距也很明显,观看的效果显然跟洛阳的牡丹差远了。虽然是这样,西安人终于有了可以观赏牡丹的好去处,大可不必跑到洛阳那里看牡丹了,这也是当时人们说得最多的地方。
要说我去牡丹苑看牡丹,按说想啥时候去就啥时候去的事情,再说了,我心里也是很愿意去的,只是自己要迎接顾客的到来,是随便出不了市场的。吃饭的时候,往往能看到西安牡丹苑外移动着的人流,那真是热闹,牡丹苑大门楼外面也有一些做小生意的商贩,他们真是见缝插针。卖氢气球的小商贩就成了孩子们追讨的对象。游人之多,那真是要把牡丹苑挤爆的节奏,苑内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苑外则是既要进出的游客,把苑外的小商贩都围了,地道的小吃也成了香饽饽,我记着一家旬邑人卖的御面就特别受欢迎,也很抢手,来得晚了,也只能留下遗憾了,因为那家人的御面在西郊太有名了,别看人家是骑着三轮车来的,可就是供不应求呀。随着西安牡丹苑内牡丹花枝一年比一年长大,前来观看牡丹花的游客也就一年比一年多,陕西电视台的《都市快报》也是没少报道的,一天观赏牡丹的市民、游客达到三四十万都不算啥稀奇的了。我虽然不能像游客一样在苑里慢慢观赏,可我还是有进苑的机会,要么早进。要么晚进,进去了也是匆匆而过,不过还是能遇到不少游客的。我接触的有大学里的老师,有从国外回来的华侨,有拿着单反相机的摄影师,还有聚在一起闲聊的市民或游客,这些人大多是我下班后遇到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听那位大学的老师讲两汉、盛唐的历史和故事,他知识的渊博让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西安牡丹苑的地理位置位于昆明路与唐延路交叉口,即唐长安城怀德坊和群贤坊的城墙遗址上,站在这大唐盛世的遗址上听着大唐旧事,真是特别有幸。有滋味的事儿。
在西安电子市场搬迁到开远半岛之前,我也离开了。自那以后,我来西安牡丹苑的机会就少多了,不过心里还是惦记着西安牡丹苑的,每年牡丹盛开的季节,我都是特别念想和回忆的。尤其西安疫情向好的今天,我已是三年多没进西安牡丹苑了,我和妻的到来,既是我俩一起走来的见证,也是我俩压抑已久心情的释放。牡丹苑还是原来的牡丹苑,从昆明路到大寨路,南北距离还是原来的米,东西还是以前的89-95米,苑内景观还是原来的景观,建筑的大唐风格还是大唐的风格。新建立交桥的一部分桥梁正好从牡丹苑内通过,桥墩占去了牡丹花所在的地方。看着这雄伟的、高大上的建筑,我为大西安的飞速发展和变化而赞叹。苑内牡丹花的面积在西安城依然是的,牡丹花的品种还是的,看着盛开的牡丹也是最开心的。
谁都知道,牡丹是花中之,也是富贵的象征。我对牡丹花的最早认识还是源于小时候所看的电影《红牡丹》,影片中的《牡丹之歌》更是堪称经典,让人传唱,让人对牡丹花的情感越来越深。我没有见过牡丹,却在学校里学会了《牡丹之歌》,我知道了古人对牡丹的赞美,学习了古人所写牡丹的诗词,我知道了牡丹其实源自大唐长安城的,唐朝诗人刘禹锡就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说的就是京城长安;让唐玄宗和杨贵妃沉醉的兴庆宫沉香亭周边可是盛开着红、白、粉、紫、绿、黑、蓝七色牡丹花的,可见大唐国民是何等地宠爱牡丹;唐朝诗人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见古长安城牡丹花之多,骑着快马跑一天,才能观看完毕;白居易更是“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可见大唐盛世,古人对牡丹的喜爱和看重;到了武则天时期,唐长安城的牡丹才被迁移到洛阳,经过种花人的栽培,牡丹花在洛阳更出名了。后来就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再加之,洛阳市很重视牡丹花这项观光事业,举办了一届又一届牡丹花盛会,前去洛阳看牡丹的人多了去,当然少不了前去洛阳观花的陕西人。西安有牡丹的地方倒也不少,可大面积、品种繁多,观赏牡丹的地方却不多,兴庆宫沉香亭周边的牡丹虽然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谓是国色天香,可还是面积小,已不是盛唐时的景象了。西安城外郊区也有了可观赏牡丹之地,而且面积也不小,像蓝田的簸箕掌、乾陵前的大唐牡丹园等,比起西安城里,还是远了些的。
在西安城,看牡丹理想的地方当然是西安牡丹苑了。在这里,可看的牡丹种类多,还有多种植被、树木做陪衬。在牡丹苑里,看着仿唐建筑,大唐盛世的历史画面就能浮现在你的眼前,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情趣呢?我是拿着单反相机的,可比起身旁那些专门拍风景、花鸟的摄影者来说,我是自叹不如的,人家的设备显然是比我高出几个档次的。虽然是这样,我观赏牡丹花的心情却是没有一点影响的,咱有咱的优势,咱有咱的想法,跟那些大师级别的摄影者是没有必要比较的,我要突出的是,如今人们的生活真是幸福,拍牡丹花的摄影者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大上了。我和妻走在一起,我俩观看眼前还带着雨滴的牡丹花,有的盛开着、有的还是含苞待放,看的就是牡丹花开的近景,看的就是牡丹花的气质和芬芳,我和妻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就像《牡丹之歌》唱的那样,看着牡丹的富贵,哪知道它受到的苦难一样。
我对西安牡丹苑的牡丹确实是有情感的。我看重的是这块地方曾是大唐长安城的遗址;我看重的是苑千朵万朵的各色牡丹花,他们是富贵的化身,也是生活真谛的一种展示;我看重的是,我曾在牡丹苑的旁边工作过的那段时间,我没有虚度时光,我服务了许多人,有时候比看牡丹还有意义;我是爱着大西安的,我虽然平常,可我的心却是不平常的,我愿在这牡丹盛开的季节,祝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个繁荣,人民更加幸福和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