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十点,陪你读诗!
花花的世界
从名字到外形再到味道
都那么美好,让人喜欢
今天跟大家分享
一些名字好听的花儿
芍药
“芍药”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国风·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勺药”即芍药)千年之前,溱、洧河畔年轻男女云集他们赏景嬉闹,互赠芍药将小心思都放进清新婉约的花瓣中多少美好的爱情便始于一枝芍药
芍药
韩愈
浩态狂香昔未逢,
红灯烁烁绿盘龙。
觉来独对情惊恐,
身在仙宫第几重?
芍药,花中宰相春末开始绽放,初夏最为繁茂又被世人封为“五月花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药用,称“白芍”种子含油量约25%,供制皂和涂料用李时珍曾盛赞芍药:“芍药,犹绰约也。绰约,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可见芍药的名字可能来自“绰约”一词的谐音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芍药又得名可离、离草、余容、娇客、犁食、婪尾春、解仓、冠芳等
牡丹
牡丹与芍药皆是花中贵裔牡丹花,芍药花相但在唐朝以前牡丹还只是碌碌无名之辈最初依芍药而得名“木芍药”直到后来遇到武则天才开始繁盛起来进而唐诗中涌现出不少盛赞牡丹的作品花大而艳丽还有清香的牡丹逐渐被推崇至“国色天香”的地位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在很多文人骚客眼中老枝木质的牡丹比芍药更具“骨格”另外,牡丹的花期比寻常春花更晚这样的迟开又被赞为“不争、端重大气”牡丹之名如何得来估计还是跟花色与生长习性有关李时珍曾解释过:“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单字“牡”的意思是“雄性的”牡丹的牡则意在“根上生苗”也就是繁殖可不需要种子丹字则是说牡丹中红色为主、为上品民间还有传说:“凤之精谓之牡,凰之华谓之丹”这种解释则是反映了牡丹在百花中的地位今年7月份由中国花卉协会发起的“我心中的国花”网络投票活动中最后,牡丹以79.71%的票数占据榜首由此可见,千百年来牡丹的国民度未减分毫
杜鹃花
四五月间灿烂又奔放的杜鹃花密集地在我国的山岗中、峡谷里铺开红的热烈似火,白的纯洁似雪一团团、一簇簇开得那么热闹,那么团结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
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
杜鹃,本来是鸟的名字“鹃”表示“小巧的鸟”“杜”则来自先秦时的古蜀国杜宇也就是李商隐的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望帝”杜宇生前注重教民务农死后,他化为子规鸟(即杜鹃鸟,又叫布谷鸟)每到春天总啼唤着“布谷、布谷”以提醒人们及时播种而此时,正是杜鹃花开放之时古人因见杜鹃嘴上有一块红斑认为杜鹃花来自杜鹃鸟苦啼流出的鲜血杜鹃花之名由此得来如南唐文人成彦雄的《杜鹃花》中所写:“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水仙
无论是名字、香气还是外形水仙花总自带一股仙气花朵如仙子的罗裙般轻盈脱俗花间还透着点点幽香,典雅高贵常生长在水中这一特性更突出了水仙花柔弱纯洁的气质惹人怜爱,又无俗媚之感
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
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
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
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
出门一笑大江横
水仙的雅名“凌波仙子”就是从北宋诗人黄庭坚所作的诗中得来“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当他看到娇柔美丽的水仙花想到了《洛神赋》中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于是借引这句形容洛神的句子描写水仙花的优雅,恰到好处此后,水仙花“凌波仙子”之名广为传诵然而,早在六朝时因为水仙的鳞茎生得颇像大蒜故六朝时称水仙为“雅蒜”宋代时又称其为“天葱”但水仙之名如何得来有人说,最早水仙被写作“水鲜”因为它得水而鲜活后世以“仙”取代“鲜”,更得神韵还有人将水仙花与“水仙”屈原联系起来说是屈原行吟泽畔的形象与希腊传说中的纳西塞斯(Narcissus)这位在水边自恋的神灵颇有几分神似当时传来水仙的蕃客移民入乡随俗以“水仙”这一楚国故里对屈原的乡土称呼来替代西洋神灵的名字成为水仙花的中文名称
萱草
如今,母亲节成了现代人感恩母亲的节日母亲节时西方的母亲花“康乃馨”更是大热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中国也有母亲花那就是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的花色桔黄的萱草
萱花
刘应时
碧玉长簪出短篱
枝头腥血耐炎晖北堂花在亲何在
几对薰风泪湿衣
萱草最早是作为“忘忧草”出现的其忘忧的功效,《博物志》中有写道:"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诗经中的萱草则以“谖草”之名出现谖就是忘的意思"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这首《国风·卫风·伯兮》描写的是一位妻子怀念从*的丈夫时希望自己能通过萱草这种忘忧草缓解心中的烦忧另外,古时候游子在远行前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如孟郊《游子》诗中所写:“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所以字典里对“萱”字的解释是母亲或母亲居处的代称以此类推母亲的别称叫“萱亲”母亲的大寿叫“萱寿”母亲的生日叫“萱辰”母亲的居室叫“萱堂”萱堂也即“北堂”
茉莉
茉莉花的地位一直不算高“中国十大名花”里没有它但小小的花,却有着非一般浓郁的馨香虽然在花草界里存在感比较低但在我们的生活饮食中它的地位可不低是的花茶原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
茉莉花
江奎
灵种传闻出越裳
何人提挈上蛮航他年我若修花史
列作人间第一香
茉莉之名如何得来据李时珍考证:“茉莉在《草木状》作末利,《洛阳名园记》作抹厉,《佛经》作抹利,《龟龄集》作没利,《洪迈集》作末丽。盖末利本胡语,无正字,随人会意而已。杨慎《丹铅录》云∶《晋书》都人簪柰花,即今末利花也。”《广群芳谱·花谱二二·茉莉》中也写道:“茉莉一名抹厉,一名没利,一名末利,一名末丽,一名抹丽。原出波斯,移植南海。”关于茉莉花到底怎么传入中国的尚有争议,难以定论但是从史籍的记载中不难看出“茉莉”一定是外来词的音译这两个字专门为此花而造相辅相成,贴合了茉莉花小而美的特点除了和“茉莉”音相似的名称茉莉还有素馨、香*等别名也不难看出,对中国人而言茉莉花的香气真的很独特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点一下,学习国学知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