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牡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品系介绍篇之派特牡丹鹦鹉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bdf/

派特(pied),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桃。派特的产生,是因为黑色素部分缺失,且不均匀的分布在整片羽毛上,进而形成了深浅不一的斑状或其他形状的羽毛色块。

图为各色花桃

特点/特征:身上有不规则分布的色块

遗传控制类别:封闭群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鹦鹉只有一个单Ⅱ类B等位基因

毛色:每一只派特都是独一无二的,基本上找不到两只一样花色的派特。由于黑色素缺失而产生了派特,那么黑色的缺失程度的多少也会从外表上直接影响毛色、花色。所以产生了一个词来形容它:“趴度”。趴度从低到高分别是无趴,低趴,中趴,高趴,和百趴。颜色有紫、蓝、绿、墨等,几乎各个品系里都有派特的身影。高纯的派特是白底的,不高纯的则会分布黄色或绿色的毛。

基因:分为显派和隐派

第一只显性派特诞生于美国三十年代早期。随后,关于显性派特的详细描述与介绍也于美国六十年代发表了。这种派特可以从拥有比较多的深色毛慢慢培育到以浅色毛为主甚至是几乎没有黑色素的淡色"高趴",但培育的过程比较漫长。

显性派特,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显性遗传,它有单基因和双基因的区分。从外表上,二者没有很明显的区别,所以基本难分辨出单基因和双基因,但二者在遗传方面上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隐性派特起源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从外表上看是一只几乎全黄色的鸟。对于隐性派特的产生,可以解释为黑色素95%或以上的缺失。

一只隐性派特,它飞羽的颜色和腿、脚趾以及脚趾甲的颜色,都会受影响,从原始种的灰色完全稀释到肉色或者粉红色。在大多数情况下,隐性派特的腰部(背部)也是会因黑色素的大量缺失而受影响,表现为很浅的颜色。

在基因上,隐性派特会间接影响黑色素的分布,而且也有单双之分。单基因的鸟可以从腹部(靠近大腿)有比较多杂色毛来判定。

显派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隐派基因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亲鸟双方都携带该基因后代才会表现出来。

最后让我们欣赏一下各色花桃~

图为超低趴白底紫闪派

图左为低趴蓝花

图为中趴蓝花

图为中高趴白底紫面派

图为高趴紫花

图为超高趴绿花

图为百趴面伊派

部分文字源于中国宠物鸟论坛(“im咖喱”)

你说蛋黄圆不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