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牡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得意惟在牡丹好梦始于游园牡丹亭mi [复制链接]

1#
北京青春痘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736666.html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牡丹亭?惊梦

作者:汤显祖朗诵:晓敏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赏析

《牡丹亭》故事,明托南宋,实写明代。在那个“情”与“理”激烈冲突的年岁,汤显祖满腔热情地歌颂“情”并赋予其异乎寻常的神奇力量,在《牡丹亭》题词里面,他写到“天下子女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强调超越生死的真挚感情,贬斥封建的道德规范的思想无疑同明代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斗争紧密相连,表达了当时广大被压迫妇女的强烈愿望,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作品中充斥着离奇的幻想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形象塑造上则通过人物的心情与客观的景物结合,彼此相得益彰,使行文熠熠生辉。这个特点在《惊梦》一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惊梦》是《牡丹亭》中的第十出戏,主要描写杜丽娘青春的觉醒,这是杜丽娘性格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从结构上看,《惊梦》这出戏分为“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就内容而言,主要写女主人公杜丽娘的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开始,文采飞扬,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第一曲?:“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莺儿婉转的鸣叫把人从梦中催梦,处处春光撩人。“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孤零零伫立在重宅深院,沉水香业已燃尽,未做完的针线活也抛在一边。于是丽娘自问“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为什么今年思春的情怀胜过去年?面对大好春光,自己却被禁锢在深深的庭院当中心情怎能不烦恼忧郁?而这鸟鸣莺飞又怎能不触动少女的情怀呢?

第二曲写丽娘对镜试妆。“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春天里一条蜘蛛的丝被风吹下来袅袅地飘着,摇曳飘忽的游丝吹进这冷落的庭院。自然界中的一缕游丝也被丽娘发觉了,丽娘对春的关切之情跃然纸上。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