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牡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牡丹鹦鹉的闪光基因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看的好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闪光小鹦(Opaline),年起源于美国,第一只闪光小鹦是由一对带黄化基因的绿桃公配绿桃母孵化变异而来,之后在美国的小鹦专家和爱好者共同努力研究下,最终能够稳定遗传下来,成为一个独立品种。闪光小鹦,属于面类小鹦,同样是没有白眼圈的,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面类的面具颜色扩展到脑后,达到整个头部是同一个颜色,还有尾巴的尾羽是一个颜色(面类小鹦的尾羽有几种颜色),而且闪光小鹦的尾羽跟头部的颜色是一致的。另外,面类小鹦的腰色和体色是可以分开独立遗传的,可以不同颜色。但闪光小鹦的腰色基本是跟体色一致的,是共同遗传的。举例说明一下:面类小鹦的肉桂品种,蓝紫色的腰是其鲜明的特点;但闪光小鹦的肉桂品种,腰色一定也是肉桂色的。说到闪光小鹦,属于面类小鹦,所以它也有3种大体的颜色。面类有红面、金面、白面,所以闪光小鹦就有红头、金头、白头;细致再提一下白头,由于白面类的小鹦,有分金顶和银顶,所以白头也有两种:一种偏黄,一种偏白。而且跟面类一样,越成熟,颜色就会越鲜艳。(比较纯的白头,在一岁半以后会整个头是雪白的。)关于闪光小鹦雏鸟,在出生时,绒毛和面类是不同的颜色,丰羽后头部的颜色会比较暗淡(以白头为例,小时候头部是灰黑色的),有些鸟友可能一时难将其与面类小鹦区分,这时可以看尾巴的颜色,闪光小鹦的尾羽只有一个颜色。在6~7个月换第一次毛的时候,就很容易从外面区分出来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