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环卫工人排污渠内疏通管网,双双被沼气熏晕命悬一线,消防员闻警而动赶赴现场,战斗班长习武不顾安危冲在前,生死攸关之际涉险境,深入污水井展开生死营救,舍生忘死奋战半个多小时,终将两名遇险工人从生死边缘拉回来。请看《红门记忆》连载之四十:生死攸关冲向前
四月的洛阳国色天香飘九州,牡丹文化节引来四方游客,十三朝古都的独特魅力,伴随着盛开的牡丹盛誉传天下。那一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发生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抢险救援,将骁勇善战的红门勇士的英雄事迹,与绚烂的牡丹花一起,经过央媒的广泛报道,传遍全国名扬天下。那一天是年4月21日。
傍晚时分,我正在营区大院里欣赏中队栽植的几株牡丹,只见大队长刘学康从刚出警归来的车上下来,这位一向很注重外宣工作的的主官,每当遇到好的新闻线索时,他总会及时通知我。根据经验判断,肯定是又有什么大事情发生了。
刘学康大队长将我喊到车前,告诉我:“特二中队刚进行完一场井下抢险救援,救了两个遇险工人,你过去了解一下出警经过吧!”
特二中队平时出警量大,井下抢险救援则很罕见。闻讯后我快步赶到中队通信室。只见身穿迷彩作训服的战斗班长习武正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躬身拍打着身上沾满的污渍,一边旁边战友的谈论着刚才抢险救援的事。
中队长汪振峰见我过来,便让通讯员拿来刚刚拍摄的现场救援视频和照片,并简明扼要地想我讲述着这场惊心动魄的井下抢险救援经过。
我一边听着中队官兵们的讲述,一边观看着通讯员拍摄的现场救援视频和一张张救援照片,并不时向习武询问着他在污水井下的救援细节。
经过一番紧张的梳理,我很快弄清了这场惊心动魄的井下抢险救援的过程,并回到办公室,一边向省、市电视台编辑记者上视频素材,一边将刚刚了解到的掌握到新闻素材进行梳理。很快,这场发生在牡丹文化节期间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抢险救援,伴随着噼里啪啦作响的键盘敲击声,清晰完整还原在字里行间。
当天下午,在临近滨河路的城大桥下,一处污水井下的排污渠出现堵塞,两名疏通管道工来到现场,其中一人穿上简单的防水皮裤,打开污水井盖,进入六米多深的污水井内,对下面污水渠的堵塞部位进行清污作业,另一名工人则在污水井上方负责接应。
当时,进入井下的工人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为了赶活儿,只顾在井底下埋头清理排水渠里的污泥,殊不知危险正在一步步向他临近。污水深井内弥漫的沼气,悄悄使得他的体内缺氧现象越发严重,他察觉后两腿一软,被熏晕倒在井底排污渠里。
井口上方的另一名工人见状,顷刻慌了神,救人心切的他贸然进入境内,想以一己之力尽快将同伴救出来。结果,两人双双被污水井内弥漫的沼气熏倒在六米多深的井底,旁边的人们见此险情,急忙拨打报警。
傍晚18时35分,洛阳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迅速调派西工消防特勤二中队赶往现场营救,中队长汪振峰迅速带领10余名消防队员赶往现场。
5分钟后,消防官兵抵达城大桥下滨河路边的事发现场。汪振峰靠近弥漫着刺鼻沼气味道的污水井口向下观察,只见污水井直径约1.50米,空间狭窄的井内呈现出令人揪心的一幕,两名工人东倒西歪昏倒在井底,其中一名穿着防水皮裤的民工,倒在井底水流湍急的污水渠内,仅露出头部在水面,已经不省人事,现场情况十分危急。
时间就是生命。中队长汪振峰迅速制定出紧急营救措施:由战斗四班班长习武担任抢险突击队员,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井下实施救援;二班长牛飞等五名队员,在井口上方负责接应,其余队员担任现场警戒,疏导现场围观群众。说时迟那时快,救援工作迅速展开。
习武在队员们的协助下,佩戴好空气呼吸器,捆扎好救援绳索和腰带,小心翼翼的进入污水井内。他在井底靠近两名遇险工人仔细查看,发现下井营救同伴的那名工人尚有轻微意识。习武瞬间作出决定,先行营救靠这名靠近井底的工人。
背着沉重的氧气瓶、头戴空气呼吸器的习武,艰难的翻动这名工人的身躯,将救援腰带和绳索捆扎在他的腰部,然后挥手示意地面救援人员向上牵拉。地面上负责接应的四名消防队员,双手握紧两根救援绳索,相互配合奋力向上牵拉。
18时48分,第一名昏迷的工人被救援官兵其拉上地面,现场的救护人员迅速采取采取急救措施进行施救。而名工人由于已经被冲进了污水管道里面,且身体大部分被卡在了管道中,这给救援带来了极大困难。
由于第一名遇险工人身胖体重,习武在竭力进行营救的过程中,几乎耗尽了全部力气,此时,他感觉双臂酸困,浑身仿佛一点力气都没有了,而另一名身处险境、生命垂危的工人的营救又刻不容缓。
习武一边转身靠近晕倒在污水渠中的工人继续施救,一边挥手向井口呼喊请求增援。
井口上的指挥员汪振峰见状后,迅即增派另一名消防队员下井增援。习武和增援队员一起动手,从水流湍急的污水渠中,异常艰难的将生民垂危的工人抬到井底,然后捆扎好救援腰带和绳索,并示意与地面消防队员向上井口上方牵拉。
18时55分,名已经昏迷不醒的工人被消防人员营救到地面。
此时,还身处六米深井沼气弥漫险境中的习武,自己却又面临到的紧急情况。由于在营救两名遇险工人的过程中,在井底不停地行动,使得佩戴的空气呼吸器用氧量增大,此时他背上储氧瓶内的氧气已经耗尽,空呼器上的红色指示灯在不停地鸣声闪烁报警,情势十分危急。
井口上方的指挥员汪振峰此刻也发现了这一险情,他和其他接应队员一起,迅疾拉着系在习武腰间的救援绳索,奋力将习武拉上地面来。几名接应的消防队员迅速帮着满身沾满污泥、气喘吁吁地习武摘下戴在面部的空气呼吸器,搀扶着他离开污水井口。浑身乏力、步履踉跄的习武连满头的汗水都顾不得擦,喘着粗气尽尽全力向旁边的救护人员呼喊:
“快抢救……!第一个还活着………!”
这感人的一幕,这一声声呼喊,让周围的群众无不为之动容。
现场医护人员在现场迅即对被消防队员营救上来的两名工人进行检查紧急抢救,名工人在污水井下沼气环境中因溺水时间过久,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第一名救援上来的工人由于营救及时,经过医护人员急救已经脱离生命危险,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当我整理完这篇抢险救援稿子后,已是深夜十点多了。正准备休息时,接到了洛阳电视台记者崔利打来的电话。原来,当她获悉这起惊心动魄的抢险救援信息后,便抢时间和助手一起,从另一个采访现场赶了过来,打算连夜采访一下参战队员,并及时赶制出专题新闻,以便于在天的节目中播出。
两位敬业的电视同行抱着摄像机和三角架,在我的办公室里,连夜对战斗班长习武进行了采访拍摄,请他讲述了在污水井下营救两名工人的细节。等忙完采访拍摄时,已是深夜11点钟了。
回到宿舍,回想着这场抢险救援的过程,兴奋的脑细胞依然难以平复。回想着已经写成的新闻稿子细节,思忖着怎样用更新颖的结构,将救援过程进行更加生动地加以展现。
天凌晨,我又早早来到办公室,把夜里对文章的新构思,融入到新闻稿件中。在进行反复修改之后,又连同视频资料和精选出一组现场照片一起,分别传送给了各级新闻媒体。
22日上午,中国新闻网率先以《河南两工人污水井内被沼气熏晕消防营救出险境》为题,向全国传发新闻通稿,很快腾讯、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和上百家省市主流互联网网站纷纷竞相转发。
4月22日晚,河南电视台分别在、和栏目中,同时对洛阳消防官兵进行的这场惊心动魄的井下抢险救援进行了报道,受到电视观众的广泛